第二章 突然的战争(1 / 2)

2070年的世界表面虽然平静,大国之间维持着一种斗而不破的局面,但是连续15年的太空竞赛,使得各国的太空力量日益强大,原本依赖于洲际导弹建立的能够确保互相摧毁的“威慑平衡”格局正变得越来越脆弱,太空资源的争夺也使得各国的摩擦越来越多。

从古至今,印度洋一直是世界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但是历史上在这里发生的海战却并不多,因为这里一直被历任海洋霸主所独占。但是如今这广阔而平静的海面上却同时被两个庞然大物所觊觎,两个巨物的大手同时伸到了这里,搅动着这片大洋的风云。

2070年8月15日,东极国西海舰队和昂撒国印度洋舰队在广阔的印度洋东部海域上已经连续对峙三天了。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数十年来这样的军事摩擦经常发生,但是从未扩大成为两国间的热战。各国的民众除了演习的第一天外,接下来的时间都没有对这场对峙投过多的关注,然而有一些对于局势敏感的人却能够感觉到这一次演习中有着和以往不一样的紧张氛围。

东极国时间凌晨2:00,东极国西海舰队突然从舰载雷达上发现大量目标正在以高速向北飞行,从路线上来看,应该是从昂撒国印度洋舰队后方的加西亚昂撒军基地起飞的空中混合编队。这只空中编队规模极大,由80架各型战机组成,其中发现大量雷达特征疑似战略轰炸机的大型战机,西海舰队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中央联合参谋部。东极国此前通过特殊渠道获知,昂撒国正计划对东极国空天军基地发动一次突袭,旨在摧毁东极国空天军基地的维护保障能力和空军天的发展潜力,这一次西海舰队发回的消息恰恰证明了这条消息的准确性。

空天战舰体型巨大无法在地面上轻易移动,因此空天战舰的很多关键性技术产业都是聚集在空天军基地周围。一但空天军基地遭受重创,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重建,不仅现有的空天战舰无法进行维修保障,新的空天战舰也无法进行建造。如果昂撒国的战略目标达成,他们将完全占据战略主动权,无论是继续进行战争还是就此结束战争,昂撒国都将扭转之前竞争中的劣势,而东极国的太空事业发展的大好势头将被彻底打断。更为关键的是,在空天军基地的一处船坞内,一艘新建的空天战舰即将完工。可想而知,这艘空天战舰必然是昂撒国的重点攻击目标。

东极国中央参谋总部果断作出部署,命令西部战区和空天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严密监视敌人动态,做好随时战斗准备,以保卫位于酒泉的空天军基地为首要目标。西部战区的多个空军基地在收到命令的第一时间,庞大的战争机器便快速运转了起来,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一架架战机就被满油满弹推上跑道,随时可以起飞迎敌。

在蜿蜒漫长的天断山脉的一座高耸山峰的南侧,一座部署在山谷内的大型相控阵雷达缓缓开机。强烈的雷达电磁波扫过整个南亚次大陆,将整个印度半岛包括印度洋的部分区域笼罩进监测的范围内。在雷达开机大概10分钟后,这座远程预警雷达便侦测到了昂撒国来袭机群的动向。

东极国上方的地球同步轨道上,两艘墨黑色空天战舰原本如同两块隐在黑色宇宙背景中的巨大陨石一动不动,此时却突然打破了沉寂,先是舰身四周的辅助发动机发出一道道白光微光,缓缓调整战舰的姿态,而后尾部的主发动机发出更为炽烈的白光,推动空天战舰进行加速。最终这两艘战舰将从36000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轨道下降到距离地面5000公里高的低一些轨道上。根据中央参谋总部的命令,“豫州舰”和“上京舰”这两艘空天战舰将在这个轨道高度上停留,并负责拦截一切来自太空或者经过太空的敌方攻击,在太空中筑起一道钢铁防线。

东极国空天军基地此时也是忙碌不停,各种机械设备在基地内到处穿梭,数量众多、功能各异的各种雷达组成的雷达系统此时也都全部处于全功率运行状态,随时准备迎接敌人的凌厉攻击。基地众多雷达组成的雷达系统辐散出的各种波段电磁波笼罩周围上万公里的电磁空间,从距离地表几十上百米的超低空的到距离地表上万公里的宇宙空间,所有飞行器和航天器的动向全部纳入监测中,这些战场信息通过覆盖全军的数据网络“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传向各级指挥作战单位。同时太空中所有过境的外国侦查卫星也都受到基地周围雷达或者激光设备的干扰。除却东极国军方之外各方的太空侦查力量此时对于东极国空天军基地此时完全失去感知,空天军基地完全处于战场迷雾之中。

覆盖全军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是作战指挥体系进一步扁平化的产物,它能够能够将海、地、空、天中的所有敌我战场信息全部纳入一个作战系统之中,所以指挥机关、每一个作战单位、每一个作战装备都是一个信息节点,每个信息节点都能够收集和传递战场,无数个信息节点组成的作战网络将整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形成了一个整体,虽然军事力量在空间上是分布的,但是思想和指挥上却是一体的。

在东极国空天军基地的一号船坞内,一艘墨黑色的巨舰正静静地躺在金属穹顶之下,这艘战舰正是处于舾装调试阶段的9号空天战舰。此时它只有动力系统、雷达系统和部分武器系统调试完毕,距离真正的完成交付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突如其来的紧急状况,使得空天军的领导不得不考虑让它现在就离开船坞投入战斗。

但是无论是让它现在就投入战斗还是让它继续留在船坞都有着各自的风险和困难,首先战舰系统还没有调试完毕,如果现在就升空即使不进行战斗,一旦战舰系统存在问题很有可能会舰毁人亡,这是谁也不敢保证的事情;如果让其继续留在基地船坞内,一旦基地遭受攻击,它必然首当其冲,停留在船坞内的空天战舰只会是砧板上的鱼肉,面对攻击不会有任何反击能力,这艘耗费国家无数人力、物力、财力的巨舰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被击沉在船坞内。此时空天军指挥机关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其中风险太大,一旦决策错误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只能反复向中央参谋总部确认空天军基地将遭受敌方袭击这一消息的准确性,中央参谋总部显然有着极为确切的消息途径使得他们确定这一次敌方必然对空天军基地发动袭击。

经过东极国空天军指挥机关的反复讨论,最终还是决定让9号舰火线服役,并命名为“川蜀舰”,弦号49。虽然战舰服役的命令已经下达,但是此时9号舰距离原计划的服役时间还有着较长的一段时间,战舰的作战组织架构还有建立起来,战舰服役后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反而没有人来操作它。

原本负责战舰舾装调试工作的工程师们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不忍心这艘饱含自己心血的巨舰被击毁在船坞内。虽然这些工程师并不是军人但是此时却迸发出军人才有的血性,一个个优秀的工程师主动请缨登舰作战。没有谁比他们更加熟悉这艘战舰,也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此行的风险,但是他们知道他们才是最合适的人。这艘战舰还没有调试完毕,和其他已经服役的空天战舰的操作注意事项有着很大的不同,即使是其他战舰上的官兵此时进入也没有办法进行操作。空天军的领导得知这一情况,亲自前来劝阻,他知道优秀的科研人员比装备更加珍贵,但是工程师们请战的决心坚定如铁。最终基地决定让工程师和留守基地休假的其他战舰上的作战人员共同登舰作战,如此一来既解决了作战人员无法操作战舰的问题也解决了工程师不懂得如何作战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唯一的选择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