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边境的空战中(1 / 1)

摩天岭这座世界最高峰屹立在东极国和宝象国的交界处,这里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同时也罕有人至。今天这里面将以另一种从未有过的方式,让全世界看向这里。

一支由先进轰炸机和战斗机组成的空中突击群正在山谷中低空潜行,以躲避敌方的雷达扫描。这支空中编队便是昂撒国空军从东线逼近东极国边境的那支空中力量。自从东极国的巨型相控阵雷达再次开始扫描,它们便开始下降高度沿着低空和山谷快速突进。虽然此时这里还处于黑夜之中,但是得益于昂撒军方对于全球地理地形地充分勘探和建模,昂撒方的战机依然可以凭借优秀的机载智能对地形进行匹配,使编队维持1倍音速以上在距离地面100米高的高度上进行快速飞行,并且无需过多地依赖飞行员的人为操作。空中突击群从宝象国境内便开始低空飞行,而后秘密潜入并穿越几乎没有防空能力的泥婆罗领空,直抵摩天岭的山脚下,并且沿着摩天岭的南坡开始往上爬升。

摩天岭这座世界第一高峰,耸立于“世界屋脊”天断山脉之上,泥婆罗人称呼她为“摩天岭”,以彰显它的高耸。在过去,它是地理书上璀璨的一页,它是信徒心中的圣地,它是冒险者必登的高峰,在今天之前从未有人将它与战争联系到一起。此时,几十只拖着光焰的黑影正沿着山脊奋力地攀爬,就像一群大雁要飞越山巅,若是朝圣者遇到这一景象,也许会以为是圣山显化神迹。

昂撒军东线的空中突击群之所以会选择这里,可不是为了朝圣,东线空中突击群中轰炸机携带的是空射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这种导弹空射时需要战机提供一个比较高的发射高度和发射速度才能使导弹搭载的超燃冲压发动机顺利点火。为了达到发射的要求,轰炸机需要一个缓慢的提速和升高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战机的飞行轨迹相对固定,一旦被对方发现并遭受对方的打击,战机将极其被动也极其脆弱。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攻击的突然性和降低发射过程的风险,昂撒军东线空中突击群选择利用摩天岭的高耸山体来为作为掩护,战机沿着山体南部爬升,可以避免在爬升的过程中被东极方雷达和战机发现。战机从山峰顶部飞出后,只需要一个很短的发射窗口,编队中的轰炸机便可以将所有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发射出去,然后整个编队继续躲到山体后方,而后安全返航。

然而战争本身就不存在完美的计划,变数和巧合贯穿人类战争史,有时甚至会彻底改变战争的走向。当昂撒军东线空中突击群沿着摩天岭山体爬升的时候,在天断山脉的背面,距离山脉大概100公里的空域中,此时另一支空中编队也在努力搜寻敌人的踪迹,他们正是隶属于东极国西极战区前出拦截的空军编队中位于中部那一支编队的其中一部分。

想要在两千多公里长且复杂多山的东极国和Y国边境线上拦截偷偷摸摸潜入的敌人,如何发现对方才是最大的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力量分成数个小编队是维持战场信息和拦截能力的折中选择。西极战区中线的空中编队的四十架战机分成了四个十机编队,各自在170公里长的边境线上巡逻,一架空中指挥机则是在距离边境线300公里的空域盘旋,同时为了避免山脉对于雷达信号产生遮挡,指挥机的飞行高度一直维持在1万米以上。

昂撒军东线空中突击群凭借着高耸的摩天岭山体的遮挡,紧贴着山体以一个很大的角度向上爬升,即使在爬升的过程中,整个编队依然保持着严密的突击阵型,战斗机处于编队最前方,轰炸机位于编队中部,指挥机则是在处于编队最后方。中方的空中指挥机一直在严密地监视着边境周围上千公里的空域,然而昂撒方的战机一直紧贴地面和山谷飞行,在天断山脉这种复杂的地形下,很容易便可以躲过对方雷达的探测。

就当昂撒军东线空中突击群的先头战斗机刚从摩天岭的山峰飞出的第一时间,机载雷达不停扫描周围空域的东极方空中指挥机立即发现了对方的踪迹。昂撒方先头飞出战斗机自身携带的雷达被动传感器也是在飞跃出来的第一时间便侦测到了巨大的雷达辐射信号,并在经过差不多10秒钟的时间,扫描的雷达信号由搜索状态变成了锁定状态。昂撒方先头的战斗机飞行员此时处于一个大迎角加速状态,对于身体的负荷极大,机载智能突然提示的未知雷达扫描信号并没有引起昂撒军飞行员的足够重视,也没有第一时间将情况向后方指挥机汇报,而后方的指挥机此时同样处于探测盲区内,完全无法了解周围空情动向。

当急催的雷达火控锁定提示音在机舱内响起时,整个空中编队已经有一半战机暴露在东极方空中指挥机的雷达扫描下,而此时昂撒军战斗机的机头依然指向天空,安装在机头的机载雷达视角受限,直到此时昂撒方的战机编队甚至都没有确定敌人的方位。所有从山峰后方飞跃出的战机机舱内全部响起了急催雷达锁定的提示音,突如其来的雷达锁定信号,让原本一路潜行而来正准备发动致命一击、士气高涨、锐不可当的昂撒军东线空中突击群的士气猛然遭受重击。

强烈的雷达扫描信号,让昂撒军飞行员们根本无法判断敌人的规模和距离,也许下一秒导弹便会落到他们的身上,这样的一种未知、危险的环境让整个编队陷入到慌乱中。是继续爬升完成导弹发射完成?还是立即防御组织反击?亦或是立即撤退?此时根本没有人能够做出这个决策。位于昂撒军空中编队最后方空中指挥机内的编队指挥官在得知前方的情况后也陷入短暂的慌乱,但是很快便恢复了冷静,他果断下令所有战斗机立即改平战机搜索周围空情,同时战略轰炸机继续爬升高度准备发动攻击,同时指挥机加力推满迅速拔高高度飞出天断山的遮挡范围,以获取更全面的战场信息。他此时并不相信对方能够准确地预测出他的攻击方位,并且在此设下重兵埋伏,因为这实际上是他刚刚才做出的决定。

其实也像他所料,东极方并没有提前在此进行埋伏,而是恰好有一支战机编队在这一空域附近巡逻,他们是恰好撞到这支编队的枪口上。其实此时距离他们最近的是一支由10架战斗机组成的编队,位于他们的西北方向100公里处,其他战斗机编队距离他们则都是在200公里以上,而雷达锁定他们的则是东极方的空中指挥机,距离他们有400公里。从力量对比上来看,昂撒军东线空中突击群有着相当明显的优势。不过有一点他们应该明白,东极方的空中指挥机同样可以几百上千公里的距离上发现他们,只要他们爬升高度脱离山脉遮挡,无论他们选择哪里,都会被东极方的空中指挥机轻易发现。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昂撒军东线空中突击群选择低空潜行躲避对方的侦查探测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己主动放弃了战场的信息权。当昂撒方的空中编队还在慌乱中时,东极方的空中指挥机的机载雷达早已将他们牢牢锁定,并且很快便做出决策。空中指挥机直接控制距离昂撒军东线空中突击群最近的东极方战斗机编队中的10架战斗机立即采用大离轴发射的方式将战机挂载的40枚远程空空导弹全部射出,并且距离昂撒军东线空中突击群更远一些的两支东极方空中战斗机编队也很快将挂载的远程空空导弹全部射出。远程空空导弹以六倍音速快速接近,最近一个波次的40枚远程空空导弹,差不多只需要50秒左右的时间便可以攻击到目标。

随着昂撒方的战斗机一个个地从慌乱中调整战机姿态并开始用机载雷达扫描周围空域,大量空情信息通过数据链汇总到了编队中的空中指挥机上。昂撒方的空中指挥机根据各个战斗机传回的信息很快判断出当前的战场情况。对方在这片空域的力量并不算强大,而且力量极为分散,显然不是刻意的埋伏,而是恰好撞上了,只要能够有效的组织防御,编队依然可以在付出有限代价的情况下,成功发起攻击并撤离。

然而战斗机的雷达相对专注于电子战的空中指挥机来说实在过于弱小了,东极方的空中指挥机在探测到敌方战斗机的雷达扫描信号之后,迅速做出反应,对昂撒方编队中所有的战机进行雷达定向干扰压制,使其无法搜索战场信息。虽然双方此时相据400公里,但是对于雷达控制区域达到上千公里的空中指挥机来说,在这样的距离下,空中指挥机依然能够对对方除空中指挥机以外的其他战机进行压制性的干扰。昂撒方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在受到干扰后,有效探测范围迅速下降到几十公里,昂撒方的空中指挥机也再次失去对于战场信息的掌控。

不过刚刚短暂消散的战场迷雾也使得昂撒方的空中指挥机收集到了足够的信息,指挥机迅速命令所有战斗机迎着中方导弹来袭的方向前出,在编队前方5公里处抛射干扰弹,布撒出一条长5公里、高3公里的干扰带。同时昂撒方空中指挥机自身也在快速升高,并在10秒后便飞出摩天岭的峰顶。飞出山峰的第一时间昂撒方的空中指挥机覆盖周围的蒙皮雷达便开始全功率运行,迅速搜索周围空情。几秒钟的时间,昂撒方的空中指挥机便掌握了周围的空情,就连东极方内陆数千公里外的民用航班动向也在指挥机雷达的扫描下一览无余。

在锁定了东极方战斗机和空中指挥机的位置后,昂撒方空中指挥机上的编队指挥官立即下达反击命令,命令战斗机立即对所有攻击范围的中方战机发射空空导弹。随着航发技术和燃料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空空导弹的射程大大提升,即使是400公里外的东极方指挥机依然在超远程空空导弹的射程内。昂撒方的战斗机在收到命令后,很短的时间内便对东极方的40架战斗机发射出了80枚远程空空导弹,同时还对东极方的空中指挥机射出4枚超远程空空导弹。昂撒方的空中指挥机也没有闲着,雷达全功率运行,对于中方的战斗机、指挥机和来袭导弹进行干扰,以争夺战场信息主导权。

可以说,双方都是一支训练有素的优秀军队,犹如两名剑客狭路相逢,没有丝毫的犹豫便拔出宝剑准备给对方展开致命一击,个人的恐惧被集体的意志所战胜,双方的两支空中编队犹如两个庞大的战争机器,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他们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将对方碾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