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卫道 连载

三清卫道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公孙无语 字数:4万字 标签:三清卫道,公孙无语 更新:2024-06-26 17:06:41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有诗云:

“三清可是等闲地,巨制随云入九天

险径逶迤接栈道,大峰壁立借雾翻

司春神女应有意,怪蟒出山待客还

遍地青松皆俯首,笑迎四海旅人间

一一荒村野鹤

又云:

“选胜园林兴未阑,拿舟飞出小溪湾。

光摇一碧回环水,翠挹三清远近山。

似惜雨晴天恰好,真忘名利日长闲。

松筠不锁神仙境,携得烟霞满袖还。“

一一吴沆

三清山,涵星池。

涵星池位于“三清福地“正西,处后天八卦兑位,兑象泽,属水。是三清山包括净衣池、清华池在内的三池中最大的风水池。

涵星池湖面清澈,水平如镜,不但日间云天辉映,水中游鱼清晰可见,而且夜间星月同框,相映成趣。

涵星池北侧的崖壁上刻有″伏魔上相″四个大字。

其下雕有神龛,供着一樽神像,道巾高挽,大袖宽袍,怀抱玉笏,垂目而坐。正是道家天师正一派鼻祖张天师张道陵。

少年道人俞志杰背临涵星湖水,面朝“伏魔上相“张天师石刻神像正襟而坐,口中念念有词,手中拂尘轻挽,正自闭目练功。

他自父亲俞德宗送至三清观修行以来,得师祖詹天师格外垂青,悉心教导、勤练道家各类功法已逾十载。

今天将是他修习天师府″乾坤风雷伏魔功“第九重的紧要关头。

明天是三清观全观自“出家道士“以下的后起之秀晋升“法师“级别的晋级大赛。他务必要在今天日落之前,将“乾坤风雷伏魔功″提升至最高境界一一第九重,以期在明天的晋级大赛中顺利荣升″法师“级别。

道家修行共分为七个等级。

按从高到低级别分别是天真道士(天师)、神仙道士(真人)、幽逸道士(半仙)、山居道士(法师)、出家道士(大师)、在家道士(除魔士)、祭酒道士(捉妖师)。

所谓练道修仙、降妖除魔。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每个修行者资质不同,其修为成果就会截然不同。

有资质愚钝者,仅初级祭酒(捉妖师)便会徒耗数十年青春而不达。

俞志杰虽然生性算不上十分聪颖,可也的确天赋异禀。在同辈中实属佼佼者。

入观十余年来,除却师尊玄机道长倾囊相授外,更得师祖詹碧云天师额外开恩,往往先人一步授予异术,令他无论在功法,还是法术上都事半功倍,早早地与其他同辈师兄弟拉开了较大的距离。

所以,他对明天的″法师“之位志在必得。

只见他缓纳吐气,抱守归元、心神合一,慢慢将全身真气凝聚丹田,顺行周天。

随着气血畅行,诸穴打开,全身百脉融汇贯通,他的身周渐渐拢起一团乳白色的雾气,凝而不散。且随着他运行周天时,气血的加速和力道的加剧,这团雾气也随之愈聚愈浓,并隐隐发出风雷之声。少时间便即似在他身周筑起了一道坚如磐石的铜墙铁壁。

这已是“乾坤风雷伏魔功“渐臻九重之象。

俞志杰将体内真气运行了三个周天之后,只觉全身百脉通畅,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受用。心下不禁暗喜,突发奇想,寻思道:“常听长辈所言,但得任督二脉一开,内力便会骤增百倍……观我今之功力,已然具有裂石开碑之能,我何不权且一试,倘能冲关得过,自行开了任督双脉,岂不比师兄弟们更胜一筹?如此一来,明日之赛,晋升‘法师'一事不用说自是手到擒来……不仅如此,而且还能早日修习道教《华羽九宗》圣功……“

如此一想,俞志杰更是喜形于色,心下奇痒无比,胸间霎时热血翻涌,一股豪气油然而生。

当然,他也明白,关于道家修行,最是讲究循序渐进,颇有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反之则会有前功尽弃走火入魔的危险。之所以他有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其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师妹赵莺语!

师妹赵莺语是师尊玄机道长的独身女儿。

(注:道教共分为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始祖分别是王重阳和张道陵。由于戒律不同:全真派要求道士出家,住在道观里修行,不娶妻,不吃荤,不饮酒。正一派则允许道士居家修行,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吃荤(除了牛、狗、大雁和乌鱼不吃),饮酒。三清教虽由葛洪创教,但却源自张道陵,尽管其时掌教师尊是来自全真派的詹碧云天师,但其清规戒律并未作任何改动,仍旧沿袭正一派传统。)

赵莺语今年芳龄二八,虽无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却也形容姣好、冰肌玉雪,出落得玉立婷婷。

她虽然出身于道家,却并未随父入道修行,平日里只在观中随师兄弟们修习一些剑拳防身之术,对驱魔降妖等等系列法门一窍不通,并且也毫无兴趣。

她从小得观中众人百般呵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生性不但任性,而且还略显刁蛮,桀骜不驯。除了对师祖詹碧云天师略怀敬畏之心以外,余人哪管得她分毫?

又因她幼年丧母,其父玄机道长赵德馨更是心怀愧疚,对她言听计从,娇纵有加,以致于令她人长性长,在观中越发的肆无忌惮,无人能约束得她住。

俞志杰七岁入观,即与师妹赵莺语出入成双、形影不离,可算是竹马青梅,两小无猜。

十余年的相依相伴,俞志杰对师妹情愫渐生,对她骄生惯养的性格自是了如指掌。师妹虽然任性不桀,有时甚至近乎于霸道无理,但他总能以“好男不与女斗“为由,对师妹赵莺语给予极度的宽容。有时反而认为师妹的任性无理,从某种角度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弱女三分有理“式的可爱。

只可惜,他们的好景不长。自从师兄白胜衣的出现,便打乱了他们之间的这种友谊平衡。

白胜衣出生豪门,乃官宦子弟,其父曾在朝为官,官拜五品。因其祖母身患重疾,其父许下道愿,令其入观修行还愿。

因是修道还愿,白胜衣的父亲自是少不得捐了许多香油,并为观中三百教众置办了道袍鞋袜,此外,还特意雇请能工巧匠,为观中供奉的三位真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镀了金身。因而被三清观待为上宾。平日里自詹天师以下,几乎合观道众都对白胜衣礼让有加,凡事无不多给薄面。

而白胜衣自入观修行还愿以后,处处出手豪阔,不失大家公子风范,尤其对小师妹赵莺语更是相见恨晚,关怀备至,朝夕之间大献殷勤。

明眼人一见便知,其实他对师妹赵莺语情有独钟。

对赵莺语而言,作为情窦初开的少女,也是少女情怀,天性使然,虚荣心作怪,她对师兄白胜衣也是青眼有加,少不得时常眉来眼去,于他所献殷勤几乎来者不拒。

这些无疑对俞志杰是一记当头棒喝,令他内心深处醋意渐生。只苦于自己无权无势,无法在物质和人缘上与师兄白胜衣一争高下。

好在师妹赵莺语并未表现出对他有故意疏远的意思,依然保持着俩人之前的亲密关系。

这又让俞志杰心有所安,发誓一定不负师妹所望,在修行成就上远超白胜衣,力争让师妹心系自己,绝不移情别恋(尽管他对男女情爱还处于一知半解的懵懂状态)。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