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洞中洞隐龙33(2 / 2)

曾有一位进士老爷,他高傲自大,总认为自己天下无敌。在一个春节,他为了炫耀自己的显赫地位,特地在大门两侧张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的自得与傲慢: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镇上有位才华横溢却身处贫寒的秀才,某日从进士家门前经过,不经意间瞥见了这副对联。他起初露出不屑的神情,但很快,一丝狡黠的笑意浮现在他的嘴角。

夜幕降临,秀才趁着四下无人,蹑手蹑脚地走到对联前,轻手轻脚地对其中几个字做了微妙的改动。

次日清晨,进士家门前聚集了众多围观的民众。他们交头接耳,纷纷称赞:“这改动真是太妙了!”门外的喧哗终于惊动了进士老爷。他急匆匆地打开大门,一眼望去,整个人如遭五雷轰顶,顿时瘫软在门前的台阶上。

原来,那副原本自鸣得意的对联,在秀才的巧妙改动下,已然变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如此改动,不仅让进士老爷的炫耀沦为笑柄,更是对他傲慢态度的一种绝妙讽刺。秀才的机智与才华也因此传颂一时,成为佳话。

【对联赏析】

其一

上联:一羊引两羔;

下联:两猪共一槽。

此联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机智的回应。

比喻手法:上联“一羊引两羔”暗喻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而下联“两猪共一槽”则巧妙地回击,暗指两个人共享一份食物,或者说争夺同一资源。这种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还充满了幽默感。

数字的运用:“一”和“两”的对比,既体现了上下联的对应关系,又增强了表达的趣味性。

重字法:“一”“两”字在上下联中对称重复出现,这种重复增加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其二

上联: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下联: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人)。

这对联使用暗喻手法,对比了石榴与银杏。

上联中,“石榴”象征多子但可能酸涩,暗指出身高贵但内在可能平庸。下联“银杏”则代表坚韧,其“大仁”既指银杏的果仁,也指品德高尚之人,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整体上,对联告诫我们不要以貌取人,真正的人才不取决于出身或外表,而是内在的才华和品质。

其三

上联: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爱财;

下联: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则贪吃。

此对联利用“三个铜钱”与“两间茅屋”、“嫌少勿收”与“怕穷莫来”、以及“收则爱财”与“来则贪吃”三组对比,以幽默自嘲的方式揭示了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偏见。它倡导真诚交往,不拘物质条件,重视人情味和真挚的待客之道。这种对比既体现了双方直率和不拘小节的性格,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的价值观。

其四

上联:斗鸡山上山鸡斗;

下联:龙隐洞中洞隐龙。

此对联运用了回文法,即正读反读都一样。这种修辞展现了语言的巧妙,也赋予了对联独特的韵律美。同时,“斗鸡山”与“山鸡斗”相映成趣,暗示自然的活力;“龙隐洞”与“洞隐龙”则透露出神秘感。整体而言,对联以回文形式描绘了自然与神秘的交融,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

其五

上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下联: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改后

上联: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下联: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这对联首先运用了“改写法”,即通过对原对联中的某些字进行替换,达到戏谑或讽刺的效果。原对联中,“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的人才,表示父子两代都很有学问和成就。而“夫人”则是对尊贵或官员妻子的尊称,表示婆媳两代都享有尊贵的身份。

然而,在改写后的对联中,“进士”被改为“进土”,一字之差,意义大变,“进土”暗含了“入土为安”的意思,可能暗示父子两代都已去世。同样,“夫人”被改为“失夫”,意思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的尊贵身份变为婆媳两代都失去了丈夫,暗含了悲剧色彩。

此外,对联还运用了“重复法”和“重字法”。在上下联中,“父进土,子进土”和“婆失夫,媳失夫”分别重复了“进土”和“失夫”的词语,强调了父子的命运相同以及婆媳的遭遇相似,增强了对联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同时,“父子皆进土”和“婆媳均失夫”中的“皆”和“均”作为重字,也起到了强调和呼应的作用。

整体来看,这对改写后的对联通过巧妙的改写、重复和重字手法,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对原对联的戏谑和讽刺,同时也展示了对联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注意:本书所述对联故事多为传统对格,不拘泥于平仄的限制,因此在分析时不对平仄进行过多探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