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雨季30(1 / 2)

刘庙村的树木很多,一年四季,水木清华。

在娟子的印象中,夏天似乎一直是潮湿多雨,甚至河水漫过门前路的。

每到发水的季节,大人都会千叮咛万嘱咐,蹚水过路不要超过那些河沿上的树。尽管如此,在娟子的印象里,弟弟依然多次掉进了水里,不论是爬树够桑葚,或是河边湿滑。无论是怎样掉到河里去的,弟弟终究都靠着自己的努力爬上来了。

每到这时,妈妈就会折下柳枝,在落水的河边点燃火纸,然后念叨:“小昌啊,来家了!”让娟子回答:“来了!”如此重复,一直喊到家门口。

娟子总觉得这个时候她非常地尴尬,虽然并没有观众,但娟子觉得自己甚至不如一个播音喇叭。尽管她知道这件事很重要。

门前的小河在冬天很多时候就干涸,到了夏天便涨水。虽然瓦房冬暖夏凉,但木门隔不开潮气,尽管并不是一直潮湿,娟子还是得过几次“寒巴子”——后背很痒,说不出的难受。妈妈掀开衣服一看,一大片一大片的鼓包,微微红了。这时候,妈妈便拿着火纸,点燃之后,用火纸的热气逐一抚过背部,那些吓人的“寒巴子”就神奇地渐渐褪去了。

除了寒巴子,妈妈还会用偏方治其他的病,比如治咳嗽。

妈妈会用枯干的艾草,用火点着,滴下的艾草汁用碗接着。一面要小心控制火势大小,一面又要尽量不让烧落的艾草叶和灰烬落进碗里。接好的艾草汁看上去有点像油,可以加点糖,趁热喝下,咳嗽就好多了。有时候也可以用艾草煎鸡蛋吃,效果也是一样的。

久雨不晴,屋内衣物就发潮长霉。在娟子的印象中,后墙的报纸总是在浆糊粘贴处总是发霉,屋后的竹子在雨后总是倒在后墙上。所以,妈妈一年总要翻箱倒柜地晾晒好几次衣物、打扫房间。

那年,她发现了隐藏在家具后面,水泥墙上的,爸爸的奖状。还在妈妈的老式皮箱里发现了爸爸的初中毕业证——一身军装不知道穿的谁的,但是利索板正、身形瘦削、目光坚毅。

娟子还发现了一本相册,那相册里有活生生的马、石墩墩的狮子、苍劲的黄山松、爸爸妈妈一起抱着的一个胖乎乎的粉色衣服的娃娃。那娃娃的旁边写了一行字:刘新月一周岁合影留念。

除了这个之外,娟子还发现爸爸上学时的笔记本——手工缝线的很多个本子摞在一起,那里面写满了各种知识和常识,只不过爸爸的行书那时候还不太能完全看懂。还有一个硬壳本封面是深圳的,里面夹满了妈妈的绣花纸样——那些是娟子小碎花布鞋图案的来源。

娟子看着妈妈的花鸟图案,目不转睛地说:“阿妈,你真厉害,这么复杂的花你都会绞!”妈妈回答,我以前也不会,都是后来慢慢学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