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收复淮南(2 / 2)

老孙啊,我早就把工钱拨给你了,你怎么还不给农民工发工资呢?我这么大的董事长,请他们吃一顿肉,似乎并不过份吧。

宦官孙延希知道东窗事发了,连忙跪下来请罪。老板,我知道错了,马上给农民工兄弟结清工资,马上请他们吃满汉全席。

你吃的是不要钱的工作餐,住的是不要钱的宿舍,穿的是不要钱的工作服。你说你一个太监,无儿无女,甚至连个亲戚都没有,平时连个花钱的机会都没有,要钱干嘛?连农民工兄弟的工钱都要贪污,简直丧尽天良,罪无可恕。

朝堂里有贪污腐败分子也就罢了,想不到皇宫禁苑之中,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也出了贪污腐败分子。柴荣最痛恨的就是手脚不干净的贪官污吏,在此之前,就杀了不少贪污腐败分子,何况区区一个宦官?

为了让刑场热火朝天,盛况空前,柴荣广发英雄帖,邀请宦官太监们来工地观刑。处斩孙延希,果然达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宦官太监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柴荣在皇宫里待的闷了,想再去淮南旅游了。于是张当年年底,第三次亲征。

虽然同样是南唐的忠臣,但是楚州守将张彦卿和刘仁瞻的遭遇大相径庭。楚州被攻破之后,张彦卿和兵马都监郑昭业仍然坚持巷战。只到所有士兵全部战死,张彦卿才自杀明志。你们可以打败我,但是无法使我屈服。你们杀不死我,只有我自己才能杀死自己。

其实南唐不乏忠臣良将,但是李璟昏聩无能,指挥不当,任用的都是不学无术之人,导致战场上节节失利。他风流倜傥,蕴藉儒雅,是个珠玑满腹的诗人,但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与之相反的是,柴荣三次亲征淮南,赏罚分明。谁高谁低,一比就知道答案了。

到了战争后期,柴荣为了把淮河上的战船引入长江,于是疏通了鹳水。当后周军的几百艘战船游弋在长江上的时候,南唐军还以为神兵天降。这世上哪有天兵天将,不过是历经千辛万苦,创造的奇迹罢了。

赵匡胤带领战船冲到对岸,把南唐军的水寨砸了个稀巴烂。然后若无其事,大摇大摆,回到北岸。在此期间,南唐水军吓得落荒而逃,一个反抗的都没有,因为他们早就失去了战斗的勇气。

李璟终于明白,长江天堑也挡不住凶神恶煞的后周军了。虽然还剩下庐州、舒州、蕲州、黄州这四州还在苦苦支撑,但是失守也是迟早的事,于是第三次求和。

显德五年四月六日(公元958年),陈觉抵达迎鸾镇,觐见柴荣,请求割让庐州等四州,两国以长江为界。李璟去掉帝号,臣服于后周,改称国主,改用后周的年号。因为淮南地区其他十州已经纳入后周的版图了,不必割让。送东西还要低三下四、卑词厚礼的请求,这滋味真是一言难尽。

历时三年,耗费无数财力,伤亡若干将士,为的就是获取淮南十四州六十县的土地和人口。柴荣得到了想得的一切,终于答应求和,在给李璟的回信中写道:皇帝恭问江南国主…

李璟从皇帝变成了国主,不知道是什么心情。可以想见,一定百感丛生,感慨万千。

先前南唐的将领们屡战屡败,丢城失地,狼狈不堪。但是唯独燕王李弘冀用兵如神,大败吴越军,成为战场上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下李景遂找到了辞去皇太弟的借口了,于是天天缠着李璟。老大,你儿子李弘冀是个人才,呼声很高,人气爆棚,很适合当皇太子。不如这样,我辞去皇太弟一职,你让他当皇太子。

由于他一再坚持辞去皇太弟的称号,李璟无可奈何,只得改立李弘冀为皇太子,立李景遂为晋王。

李弘冀虽然如愿以偿做了皇太子,但是似乎并不开心。李景遂做皇太弟的时候终日惴惴不安,他做皇太子又闷闷不乐,难道这个位置就这么不吉利吗?

李弘冀无法讨得老爹的欢心,同时又害怕叔叔李景遂有朝一日会卷土重来,夺走太子之位。于是铤而走险,教唆袁从范用毒酒害死了李景遂。而他自己也因为神明有亏,惊吓过度而死。

失去了淮南,二弟死了,长子也死了,李家的倒霉事一件接着一件,真是流年不利。虽然世道艰难,但是日子还是要过下去,于是立第六子李从嘉为太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