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后周灭亡(1 / 2)

我要攻打辽国,确切的说,我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一刻也不能休息的柴荣,又找到了新的进攻方向,那就是燕云十六州。

王朴听到柴荣的这句话,立刻进行了反驳。我提出一统天下的方略是先易后难、先南后北,为什么不按照我说的去做,为什么要跟我唱反调?以后周现在的国力,还无法与辽国抗衡,请三思而行。

因为不论我攻打后蜀还是淮南的时候,辽国总是在背后搞小动作。燕云十六州太重要了,收复十六州,我才能集中精力对付后蜀、南唐这些割据政权。我派出了很多特工潜伏在辽国收集情报,其中编号为007的特工送回了非常绝密可靠的消息。辽国皇帝耶律璟平时除打猎喝酒就是睡觉,根本不问政事。他这个昏君非常残暴,不得人心,要是换成一个勤政爱民的明君,就不好办了。现在时机难得,我想用闪电战的办法,快速突击,一举收复十六州。

辽国虽然出了昏君,政治混乱,但是软硬实力摆在那里,不容小觑。为了保险起见,柴荣决定水陆并进。显德六年二月(公元959年),就开始疏通沧州河道,为北伐做准备。到了四月,以韩通为陆路都部署,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亲率诸军北征辽国。

战斗经行的非常顺利,仅仅四十二天,就兵不血刃,收复了三关三州,共十七县。原因是这些地方的守将从前都是中原的官,看到后周军来势汹汹,干脆投降算了。在辽国做官是做,在后周做官也是做,何必拘泥一格呢?

辽国现在的政治制度还不完善,尤其对待汉族人,采取的是压制的政策。如果汉族人杀了契丹人,必须一命偿一命。如果契丹人杀了汉族人,赔一头牛就算了,因此汉族人过的十分憋屈。中原的旗帜又在燕云上空飘扬,那些饱受欺压的汉族百姓们热泪盈眶。

虽然丢了三关三州,可是燕云十六州的兵马都总管萧思温却并不担心,依旧在幽州的城楼上悠闲的吃着烧烤喝着啤酒。反正燕云十六州是汉族人的,实在打不过,还给你们就是了。

五月丙午日,柴荣大会诸将,商议夺取幽州事宜。

啊,要打幽州啊,这…这似乎没有多少胜算吧!

诸将心里没有底,都沉默不语。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黑大王李重进也支支吾吾,语无伦次。这次收复三关三州,靠的是老板你无与伦比的威势,已经得了不少好处了,辽国不是吃素的,我们见好就收算了吧。柴荣性格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执意要攻取幽州,诸将不好再说什么。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第二天柴荣病倒了,不得不取消计划,返回雄州养病。其实出征之前就已经病了,这次北伐是强撑病体,凭着一口气坚持到现在。现在终于被病魔击败,再也无力北伐了。

柴荣把自己关在雄州的行宫里,好几天都没有露面。于是官员们议论纷纷,各种版本的流言蜚语,甚嚣尘上。

我们的老板几天都没有露面了,是不是挂掉了?

大家不要惊慌,老板一定在闭关修炼盖世神功,神功练成之日,就会出关。

看不到柴荣的大臣们六神无主,于是找到张永德,让他去行宫瞧瞧。因为这个时候,只有他能够进入行宫。

张永德是皇亲国戚,而且大臣们都是好心,这个时候安抚人心,自己责无旁贷,于是来到行宫。

老板,你病的很重,随时都会挂掉,请问你死了之后,后事怎么安排?谁来接你的班?张永德出于好心,询问柴荣怎么安排后事。

我还没有死呢,你就心急火燎询问后事,是有什么想法吗?柴荣虽然没有发怒,但是神情明显非常不悦。

老板,你误会了,是大臣们担心你,让我来问问。大家也是为了你好,不要动怒。张永德耐心解释,希望柴荣能明白大臣们的一片苦心。

哪有人还活着,就询问身后事的道理?大臣们叫你们来问,你就来问。被人当枪使,都不知道,简直太让我失望了。柴荣没有说话,但是已经对张永德大失所望了。

我现在病了,已经无力攻打幽州了,回家吧。柴荣终于下令班师回朝,临走之前,告诉镇守雄州都部署韩令坤、关南都部署陈思让等大将。我得到的地方,绝不能失去,好好守住城池,我还会回来的。

张永德始终想不明白,柴荣看自己的眼神为什么怪怪的。他当然不明白,柴荣在批阅文书的时候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几个字。点检是谁?不言而喻,当然是殿前都点检张永德。

行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禁卫森严,谁有通天的本事把纸条夹在文书里面送进来?是张永德自己,还是另有其人?看到纸条之后,柴荣立刻封锁了消息,因此张永德始终蒙在鼓里。

柴荣在这几天呆在行宫里,想了很多。万一自己一病不起,当然是年幼的柴宗训继承皇位。可是柴宗训只有六岁,话都说不清楚,必须要有人辅助国政,首先想到的是李重进和张永德。李重进凶残嗜血,要他辅佐柴宗训,不啻送羊入虎口。不杀柴宗训,都已经仁慈的无以复加了。

李重进不行,那张永德行不行呢?他虽然本分老实,应该会悉心辅政,但是不够精明。大臣们要他来问身后之事,他就来问。被人当枪使了,还没心没肺,乐呵呵的。这种缺心眼的人,不足以托付大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