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抑佛运动(1 / 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柴荣穿越时空,身披袈裟,在菩提树下诵经参佛。师父,什么是佛?

佛也,觉也!一日修行一日是佛,一时修行一时是佛,一念修行一念是佛,若能念念修行,便念念是佛也!

喔,弟子懂了。

不,你不懂。你个混蛋,披着袈裟,但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瓶酒,嘴里还叼着烟,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根本就不是我佛中人,根本就不会立地成佛。

中原饱受战乱之苦,民不聊生,百业凋零。但是唯独佛教事业异军突起,格外发达。三里一座寺,五里一座庙。寺庙随处可见,比现在栉比鳞次的药店都还多,而且座座香火旺盛。祈福还愿的香客络绎不绝,几乎把寺庙的门槛踩烂了。乱世中的人们都慈悲为怀,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一心向佛了吗?

事出反常必有妖,就来说说反常之处吧。

寺庙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不受世俗法律的约束。也就是说,严刑峻法只针对无权无势的老百姓,管不了僧人。僧人犯错,自有寺庙处置,官府管不了。

寺庙拥有种种特权,僧人也拥有种种特权。比如寺庙名下的产业不用交税,比如寺庙可以发放度牒,比如僧人犯法不用坐牢等等。

地主家里有煤矿、良田、采石场等产业,虽然日进斗金,腰缠万贯,富的流油。但是有钱人从不会嫌钱多,反而嫌钱太少了。赋税这么高,要是能少缴纳一点,岂不是节约一点?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于是找上寺庙。

长老,咱们商量个事呗。我想逃避国税、地税,这些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把产业都挂在寺庙名下,只付杂税一半的钱。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不知意下如何?寺庙什么都不用做,就增加了额外收入,何乐不为?地主也节省了一大笔开销,简直就是互利共赢。

寺庙和富户地主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中饱私囊,疯狂的挖社会主义墙角,薅社会主义羊毛。他们大发横财,到霉却是国家,因为赋税这样白白流失了。

杀人犯及江洋大盗们为了躲避抓捕,逃避法律的制裁,东躲西藏,每天过的提心吊胆。这种心惊胆战的日子,再也过不下去了,要洗心革面,和过去彻底告别。痛定思痛之后,他们找上寺庙。

我要出家,卖份度牒给我,只要不被官府抓,价钱随便开。寺庙本着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精神,于是大开方便之门,批发物品一样,大肆贩卖度牒。当然,每一份度牒都价值不菲。明码实价,童叟无欺,爱要不要,不要拉倒。你不要,多的是人要,后面的人都排起了长队。花点小钱就能把黑社会的身份洗白,逃避法律的制裁,后半辈子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简直太值得了。

多数寺庙挂羊头卖狗肉,披着佛教的合法外衣,不参悟佛法,化身成商贩。窝藏逃犯,贩卖度牒,放高利贷,霸占无业田产,罔顾世俗法律,大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

有权有势的僧人们进出坐的是路虎、奔驰、宝马这样的豪华轿车,用的是苹果土豪金手机,脖子上拴根大金链子,而且一个比一个粗,这模样像不像财大气粗,嗓门洪亮的包工头?在他们面前,富有四海的天子都相形见绌,寒酸之极。

当初刘承祐低下高贵的头颅,开办兵器制造有限公司,还不是要挣点散碎银子贴补家用。做个皇帝又要治理国家,还要打工挣点小钱,我容易吗?你们还指责我是昏君,想想都泪流满面,南瘦香菇!高高在上的皇帝都穷成这样,何况别人?

面黄肌瘦,吃不饱饭的人比比皆是。与之相反的是,僧人们大腹便便,油光水滑,十分富态。

无数铜钱流进寺庙,化成铜水,铸成铜像铜器。寺庙里香烟缭绕,金碧辉煌,熠熠生辉的铜像,富丽堂皇的装饰,即便皇宫都黯然失色,自叹弗如。

市面上的铜钱越来越少,国家可不越来越穷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