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肺腑之言43(1 / 2)

勤政殿中,赵构坐在案几前,手中的毛笔不停的在书写着。

张去为一路小路进去,对着赵构谄媚的说道:“启禀官家,建国公到了!”

“宣!”

赵构并没有因此放下手中的毛笔,而是继续书写着。

说这个话的时候,脸上并无半点表情,让人不知到底是喜还是怒。

对于两个皇养子,赵构的内心其实是极度矛盾和复杂的。

他不得已精挑细选出来的接班人,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同时也是为了大宋的未来。

他曾经如同儿子一般悉心教养这两个孩子,给予他们最好的条件,希望有朝一日有人脱颖而出能够成为出色的皇帝。

继承列祖列宗的遗志,继续为大宋的繁荣而努力。

然而,当他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皇位,将要拱手让给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时,心中又委实很不甘心。

曾经为了这个皇位,自己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牺牲,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才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

而将来,却要将这个皇位让给别人,这让他感到非常无奈和失落。

旁人或许能够理解他的无奈,但却无法体会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他心中有着太多的挣扎和矛盾,无法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他既希望自己的皇养子能够成为出色的皇帝,继续为大宋的繁荣而努力,又不希望将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皇位拱手让给别人。

这样的无奈,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赵瑗在张去为的指引之下缓缓的走到殿中,眼神犀利而异常坚定。

“儿臣见过官家!”

赵瑗此时脸上表情虽然略显严肃,却流露出一种内在的平和与宁静。

这份从容不迫的气质,让他在这个时候都显得沉稳干练。

“可知今日召见是为何事?”

赵构淡淡的说着,依旧没有停下手中的笔,还是一刻不停的在书写着。

对于赵瑗的到来,并没有显得那么亲热,也没有显得那么冷漠。

或许赵瑗觉得,这便是皇帝该拿捏的尺度。

让人觉得不那么热情洋溢,也不会让人感觉冷若冰霜。

“儿臣不知,但凡官家召见必有其缘由,做臣子的只须遵照便是。”

既然官家在自己面前摆出一副皇帝的态度,那么自己也就做出一副臣子该有的架势。

赵瑗明白,在宫中也好,朝堂也罢,需要演技的同时还要有多副面孔。

能够随时适应不同环境和场景的面孔,从而将自己伪装得让人无法探知内心。

“汝请求出阁之事,朕准了。可有何话要说?”

官家的这个话一出,赵瑗心中迟疑了一下,自己该怎么说接下来的话。

按照后世的模板,首先应该要感谢这个感谢那,然后说一大堆自己听着都想吐的话来感恩戴德。

一想到这里,他觉得自己还是要发挥演员本色,不然很难达到目的。

“依儿臣内心而言,极为不舍。官家与娘娘抚育儿臣十载,含辛茹苦,谆谆教诲,铭记于心,永世难忘。然儿臣先是臣再是儿,既然是臣便要谨记为臣之道,出阁便是谨守臣子本分。”

赵瑗这话一出,让赵构正在飞快书写的毛笔停顿了一下。

这个停顿让赵瑗看在眼里,心想着看来这番话让官家听着颇为受用。

既然喜欢听这样君君臣臣之类的话,索性彻底放开了说。

“出阁皇子便能为国分忧,为君分忧,既是臣子之忠,亦是儿子之孝。因而正是恪守忠孝之道,方为儿臣急欲出阁之念。”

赵瑗绞尽脑汁,将平日里学的那些君臣纲常之道一股脑的全部抖落出来。

只不过这个话他自己说出来觉得太假,所以有些心虚。

要知道能够坐上皇位的人可不是一般人,自己的这些小伎俩能不能管用,心中也并无把握。

因而他说完便不敢吭声,静静的看着官家听完到底是何态度。

“瑗哥儿能如此想,实乃朕之福气。”

赵构听完迅速放下手中的毛笔,信步走到赵瑗面前,略带着些许激动的表情说道。

赵构口中一句瑗哥儿便迅速将氛围烘托得父慈子孝,也能看得出方才的那些话作用确实够大。

要知道从官家口中说出如此亲昵的话,可并没有那么容易。

“果然是个人特么都爱听奉承话,就连皇帝也不例外。何况自己这番话说得倒是挺有水平。”

望着一脸激动的官家,赵瑗心中的疑虑才渐渐消失,也不得不感叹人性如此,任何人都逃不过。

官家虽然是九五之尊,但同样也是食五谷杂粮的人。

身居高位,掌握着生杀大权,但在内心深处,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欲望。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官家也不例外。

官家也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也会渴望被人理解和认同的时候。 自然也就免不了喜欢被人捧着,这是人类的天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