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果然是他!42(1 / 2)

初春的临安,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皇城之中,一个小太监正急匆匆的行走在皇宫的步道之中。

赵瑗正在受厘殿无聊的看着枯燥难懂的典籍,似乎也正在焦急的等待着官家的召见。

自己在出阁之前,官家必定会召见问询一番,既是对于往过的回忆,也是对于将来的憧憬。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赵瑗而言许多人许多事希望能够确定下来。

“恭喜国公爷,有消息啦!”

原来疾步的太监正是在宫内打探消息的李裕文,从他的笑脸和言语之中便知道好事将至。

“有什么消息?”

赵瑗放下手上的书,淡淡的说道,对于这些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高兴的地方。

“勤政殿值守的太监李猫儿与奴婢很熟,据他说您出阁的事情官家已经召集相爷们议了,很快就会要传您过去问话。”

李裕文一脸神秘的说着,临安宫城本来就不大,对于消息灵通的他而言压根就没什么秘密可言。

只不过最让他兴奋的便是很快能够追随国公爷出宫,再也不用锁在这深宫之中。

“有何结果?”

“据说您好像和崇国公一并进封郡王,其他事情李猫儿偷听的并不多。”

“一并进封郡王?”

这个消息倒是出乎赵瑗的意料,如此一来赵璩争夺储君的底气便更足。

一旦赵璩与自己同时封郡王,会让外界认为其圣眷正浓,锋芒和气势已然会在自己之上。

原本朝堂上下本来就是通过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来判断储君走向,一旦自己的势头减弱,那么朝堂内外的资源便不可避免的会倾斜到赵璩身上。

“没想到官家如此偏袒崇国公,那么着急进封。”

李裕文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原本以为赵瑗能够先出阁,会领先一步。

却没想到是如此情形,不但领先优势没有,反而会落后一步。

“住口,官家岂容你我置喙?”

赵瑗警觉的对着李裕文轻声喝道,眼下关乎到自己的前途命运,容不得任何的闲言碎语传到官家耳中。

虽说李裕文是自己的心腹内侍,并且也是为自己鸣不平,但宫中本来就是是非之地,必定要小心谨慎。

“奴婢知罪,可是……”

“鸣琴居那边打听清楚没有?”

不等李裕文继续往下说,赵瑗便及时的打断了他的话。

对于现在的他们而言,没有那么多的可是,只能先接受再筹划后面的事情。

对于朝堂的决议,赵瑗明白自己暂时没有影响和左右的能力,也只能把眼前的一些事情办好。

眼下对于他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顺利出阁,顺便把醉心已久的鸣琴居拿到手,然后谋取到一帮能干忠心的幕僚属官和兵马侍卫。

能够有这套班底,将来才能够在朝堂之中逐渐发出声音,继而影响和左右朝堂。

“奴婢打探到了,那座庄子乃是张枢相所有。”

李裕文满脸骄傲的对着赵瑗说道,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牛逼神情。

对于一个太监而言,在宫中能够探知到一些朝堂决策,还能够探听到诸多宫外的事务,显然不是一般的交际才能所能达到的。

果然是他!

李裕文口中的张枢相便是伙同秦桧陷害岳飞的当朝枢密使张俊。

当初中兴四将被免职后,韩世忠和张俊被任命为枢密使,岳飞被任命为枢密副使,而刘光世则以闲职得以任用。

后世在岳王庙之中的跪像便有他的位置,看似是中兴将帅其实却是乱臣贼子。

赵瑗一听,原本心中猜想的一点不差。

如此奸佞之臣,不用和他客气,赵瑗不由得想起了之前在凤凰山鸣琴居之中萌生的那个大胆想法。

“奴婢李猫儿求见国公爷!”

赵瑗正想着自己的心事,门外却传来了一个声音。

他对着李裕文使了使眼色,对方便心领神会的走了出去。

“哎呀,原来是猫哥大驾!”

李裕文一出殿外,看到正是自己之前去打探消息的太监李猫儿,心中不由得一喜。

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李猫儿面前,一把抓住他的肩膀,用力地摇晃着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猫哥,你可算来了!我等你等得好辛苦啊!"李裕文激动地说道。

李猫儿被他摇晃得有些头晕眼花,但他还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兄弟,你别这么激动,我这不是来了吗?"

李裕文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便松开了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猫哥可是有好消息带到?”

“兄弟也是传张押班的话,官家宣国公爷去勤政殿聆听圣训。”

李猫儿虽然与李裕文相熟,但毕竟公务在身,还是颇为警觉。

这样的警觉是长时间呆在宫中养成的习惯,在这深宫之中一个不小心或许就会人头落地。 “是官家单独召见,还是相爷们一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