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雾中的赶路人(2 / 2)

莫柳山摸了摸女儿的头顶,,继续讲道:

“一开始呀,只有咱木门,弟子均为木匠。后来随着历代掌门人的不断革新、拓展,融入了道家的道法,吸纳各种匠人、异人,就逐渐形成了‘五行门’,分为‘金门’、‘木门’、‘水门’、‘火门’、‘土门’。”

“五行门严格遵守祖训,崇尚道家的道法自然。掌门人行踪不定,主要住于四川青城山、陕西太白山和甘肃的崆峒山的道观中。历届掌门人常年游历于川陕甘的名山大川,遇到有缘的、有禀赋的匠人,则传授本门的心法于他,并授予《大木经》,由其结合自己所学手艺自我领悟、修炼,然后在本地发展弟子,形成五行门的分支。”

“由掌门人亲自收的门徒称为‘大师傅’,大师傅再在当地暗中考察弟子,入门弟子必须是优秀匠人,对其品行和能力都有严格要求。大师傅依然只传基本的道法和心法,弟子结合自己的手艺自行修炼金、木、水、火、土行的法。因此弟子对一砖一瓦,一花一木均可使法,一刀一棒,一碗一筐均可为作为武器和法器。”

“五行门”的每个分支只有一个大师傅,大师傅只传法不授艺,因此弟子往往有两个师傅,一个是各个弟子共同的传法“大师傅”,一个是授其谋生技艺的匠人师傅。”

这番话把莫问兰听得入了迷,她好奇地问道:

“爸,你的大师傅是谁啊?”

“我也不清楚!每次大师傅传授心法时,他都是蒙着面哟!”莫柳山有些遗憾地回答。

“我们刚才遇到的刚好是五个人,他们是不是五行门的人啊?”莫问兰问道。

“不是,他们不是五行门的弟子。而且恰恰相反,他们可能是五行门的对头!”莫柳山摇了摇头。

天色大亮,太阳已经从浓雾中悄悄探出头,露出惨白模糊像鸡蛋黄一样的轮廓。官道上各色行人越来越多,有骑马的、赶着牛车的。

莫柳山一边走一边有些忧心忡忡:刚才遇到的莫非就是师门传说中的“五色帮”的人?听说“五色帮”弟子长期活跃在陕南地带,今天他们的人怎么在流江镇出现了呢?

“爸,我要加入五行门,我也要学法术,感觉很好玩!”莫问兰晃了晃父亲的手。

“一个小姑娘,要入五行门?学什么法?你先好好学认字吧,最近等空了我把你送去私塾或学堂去念书哟!然后,你跟你老妈学学针线活什么的就行了!”

“我才不呢!我是流江镇上小魔霸,我要成为大法师,大师傅,大女侠!”

莫柳山哈哈大笑。

“你小孩子哪里知道江湖的险恶哟!我给你说说五行门的对头,五色帮吧!”

“很多年前呀,五行门中有个不甘寂寞的大师傅与掌门人闹翻了,他脱离五行门,自己创立了一个门派,称之为‘五色帮’,专门与五行门作对。五色帮每届掌门人招收五个帮主,分别是红、青、蓝、白、玄帮。帮主招收弟子的来源主要是形形色色的江湖客。”

“自从五色帮从五行门中分离出去后,两个门派所练法术也逐渐有了差异,鲁班祖师爷所传《木经》也渐渐被两个门派不断分离、修改,分别形成了《大木经》和《小木经》两本宝典。咱们五行门弟子传习《大木经》,而五色帮弟子则修炼《小木经》。”

“那是不是《大木经》适合你们大人练习,《小木经》适合我们小孩练习呢?”问兰一脸天真地问。

“小孩子乱猜乱说!”莫柳山呵斥道。

“咱们五行门坚持正统,只传心法,《大木经》只记载心法口诀,弟子结合自己的手艺参悟、习练的各门匠人奇技。因此,尽管有不少人看过《大木经》,甚至能背诵口诀,但悟性不够或心术不正,也往往难以修炼成功某门法术,或无法发挥法术的威力。”

“而五色帮的《小木经》则详细记载有各种‘术’,弟子主练这些邪门歪道的怪术,只要学会一招一术就能立竿见影。因此,加入五色帮的人是越来越多,鱼龙混杂,五色帮在江湖中的名声也是越来越显赫、势力越来越庞大,知道五行门的人反而很少!”

“明白了吗?”

“嗯,老爸,我明白了!五色帮的人是大坏人,是老爸的对头,我以后见到五色帮的人见一个打一个就是了!”

莫问兰大声回答,还扬起小拳头挥了挥。

莫柳山听到问兰的话,有些哭笑不得,这个女儿太野了!

早上收到了白菊花,说明今天晚上五行门的弟子们要会面谈论大事,今晚再给师兄弟们细说一下早上发生的事情吧。时间不早了,还要急着赶场去卖箩筛呢。

想到这里,莫柳山收回了心绪,他将刀插回背篼,抓紧莫问兰的手,在宽阔的官道甩开大步,往石桥镇方向走去。

住在狮子山下杨家大院子的胡补碗匠今天起得也很早。

早饭都没有来得及吃,他就急急忙忙准备出门了。昨天理发店的肖老板已经给他约好了,要他今天早点去,把理发店里漏水的大水缸补一下。

胡补碗匠有一个文绉绉的名字,胡尘若。他是莫柳山的师弟,习的是“五行门”中的“土门”,是流江镇“五行门”分支中五个师兄弟中最有学问的人。

胡尘若曾经饱读诗书,屡次参加科举,无奈均没有考中功名。后来他心灰意冷,学了一门轻巧的手艺,成了一名补碗匠。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胡补碗匠心灵手巧,他平时干的活、做的事,也算是和读书人挨得上一点点边。他成天到处走家串户,补碗、补坛子、修瓷器等,干的都是精细活路。同时,他还顺带收些文物古玩之类,帮人家写写画画、代写家书等。

胡尘若跑过成都府、渝州府等大码头,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常常右肩前后搭着一个大麻布袋,里面装着文房四宝和他的补碗工具、材料。

一把小巧的金刚钻,是他的宝贝家当,也是他的武器。

在父亲的几个朋友中,莫问兰最喜欢看胡补碗匠干活。

胡补碗匠干活时斯斯文文、不紧不慢,哪怕家里着了火也是不慌不忙。而且他经常一边补碗,还一边自得其乐地对着碗念念叨叨的。

有一天,莫问兰蹲着看胡补碗匠给邻居刘大妈补碗时,突然对着碗豪情万丈般地念起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胡伯伯,这是谁的诗啊?什么意思啊,我听不懂”

“呵呵,这不是诗,是词,你以后多读点书就懂了!”胡补碗匠温和地对问兰笑了笑。

“吃?怎么吃呀?”

“哈哈哈”

胡补碗匠大笑起来:

“妙哉,妙哉!东坡居士确实是喜欢吃东西的哟!”

问兰更是一头雾水,完全不懂胡伯伯的话,她心中想可能是胡伯伯笑话她不念书吧。想到此,问兰脸一红,跑开了。

胡补碗匠今天穿着一身干净的灰布长衫,他习惯性地掸了掸长衫的前襟,拍了拍脚上的圆口黑布鞋,刚迈步跨过门槛,突然一声稚气的问候穿过屋外的雾气传入到胡尘若耳中。

“胡师傅,早!”

“是谁这么早啊?”

胡补碗匠略微愣了一下,他探出头发现门口放着一支还带着露水的白菊花。一个白衣少年对着他笑了一笑,挥了挥手,转身跑了。

胡尘若心中一惊:五行门今晚有事要商议!他已经很久没有看见门口放着花了。胡尘若托着腮帮子沉思了一会:

本门做事一向隐蔽,每隔八年会秘密挑选出一个不是本门弟子的少年,来负责在弟子间传递信息,此人被称为风信使。同时,还要秘密挑出一名具有天赋的有缘的小孩,激发其通灵禀赋、传授通灵术,此人被称作通灵子。通灵子能够预测与本门密切相关的吉凶大事或重要的人,同时还能提示五行门弟子的行动方向、路径,和风信使进行心灵感应沟通。

风信使已经现身了,那么通灵子什么时候出现呢?

“管他那么多干什么哟?慢工出细活!”

胡尘若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了一句他的口头禅,把花收进屋里,然后踱着四方步,慢悠悠地往镇上走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