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少帅(1 / 2)

时光如箭,转眼二年多过去了。瑞雪去上海上了大学,每逢寒暑假带着何英回到朱家村,那是项学文朝思暮想的日子。两人平日里书信往来,说不完的话,关系进展的十分顺利。九天依然单身一人。每年都要随夫人拜访清虚观的鞭子女一直没有出现,急于脱单的九天虽然心中焦躁,但也无可奈何。

兄弟俩的武功突飞猛进。奉师父之命,两人经常下山去江湖走动,往好听的说,去行侠仗义惩恶扬善。往深处说,给了他们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师傅想看看在黑白两道的大染缸里他们能否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保持侠义的本心。

大早,云鹤道长将他俩叫到听风阁,让他们跟吴强去一趟九江。近来皖南一带爆发了严重的疟疾,死了很多人,造成药品短缺。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杯水车薪,缓解不了眼前的急需。教会医院通过关系,在上海、苏州等地订购了一大批药品,可是在九江码头被当地驻军强行扣押,抓捕了押送的队伍。

云鹤道长特意派弟子宋长荣和吴强去帮着清点药品,保护修女瑞秋嬷嬷和李医生。船靠了码头,民工们往卡车上搬药品的时候,两人陪着李医生去办出港手续。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将卡车团团围住,押运的队长大声喊着“自己人,”掏出段大帅的手谕。那些士兵理也不理,不容分说地把人货全部带走。

看着大声斥责士兵的瑞秋嬷嬷被粗鲁的推搡,宋长荣一把抱住打算跑过去阻止的李医生。这些兵满脸凶相,子弹上了膛,分明是有备而来。趁没被注意到,一行人赶紧从侧门溜之大吉。如果全部落网,谁跑回去报信呢?

驻防九江的师长骆三爷是段大帅麾下最强悍的军头,手下四个团一个加强营近万人。他打过大大小小无数次胜仗,有了居功自傲的本钱,变的骄横跋扈,认为自己完全可以独霸一方。周边的军阀们一直对他虎视眈眈,苦于陷入和南方革命军的激战无暇他顾,采取了拉拢收买的手段。他已经暗中做大,下一步是自立门户,需要这些人的认可和支持,因此一拍即合。

要想起事,外部条件已经就绪,剩下的就是资金的筹备。这些药品价格不菲,而且千金难求,这个时候不下手,就太优柔寡断了。

他哥哥骆二爷是大帅的参谋长,看出他既有野心也有异心,怕他玩火过了头,死无葬身之地。多次劝说无果,打算把他调入大帅府明升暗降,不想反而加快了他反叛的速度。

道长说:“骆三爷一介武夫,以残暴著称。在九江大肆搜刮百姓,勒索商人,弄的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好好的一个港口城市再没有往日繁荣的景象。偏偏他又没有自知之明,以为打赢了几仗就有资格参加天下的争夺。人作孽不可活,命该如此。”

九天看着师傅说:“既然他坏事做尽,我们在九江城放把火,暗中除掉他。”

道长摇头道:“不行。军队的家务事,我们不便介入。段少帅率部平叛,驻扎在九江城外。考虑到平民,不想在城里燃起战火,也担心内损过大,希望和平解决。骆二爷已经进城,事态明朗,就差公告天下,估计骆老三回不了头。”

学文说:“我们的任务是抢回药品?”

“这是当务之急,关乎千万人的性命。”道长脸色凝重起来。“更重要的是,救出嬷嬷。这是一个伟大的女人,把她的一生献给了受苦受难的百姓。募捐,寻求物资,没日没夜的和灾民在一起,母亲一样的关怀,这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师傅我为灾区募集资金,运送物资,发放救济,做了点事,有些沾沾自喜,比起嬷嬷几十年如一日,想起来脸就发烧。”

九天说:“瑞秋,像是我们英国人的名字。”

“一个外国人,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不怕传染,不怕血腥,伤病越重,照顾的越贴心,凭什么?那么多人对她顶礼膜拜,喊她活菩萨,不是没有来由。”

学文皱着眉头说:“嬷嬷做了这么多好事,姓骆的不知道抓她犯众怒吗?傻蛋。”

九天说:“他可能将干大事不拘小节这句话理解歪了。”

师傅站起身:“你们马上跟吴师兄下山,先去少帅的军营,有什么需要他会全力配合,然后同宋师兄和李医生汇合。为师要带人去灾区,好几个城市的医疗队到了,忙不过来。九江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临场发挥,全靠你们了。”

几个人齐声说道:“师傅放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