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竹林(1 / 2)

阳光很好,照的朱家大塘碧绿清澈,波光粼粼。几块木头拼就的跳板在几根木桩的支撑下伸向水面约三、四米,如同码头的通道。几个当家过日子的中年妇女嘻嘻哈哈地蹲在跳板上洗衣服,大声说着家长里短,某光棍夜里翻墙爬进村口小寡妇家的窗户之类八卦。

几个大冷天穿着开裆裤的孩子在塘边追逐嬉闹,鼻涕拖到嘴边也不知道擦一下。一大排柳树,还有三三两两长的很高的白果树,叶子差不多掉光了。大塘的犄角处,青石形成的一片小山堆,被一圈密集的竹林围着,何英很喜欢这里,说有一种天然的雅致,让人心醉。

李九天闹心之际,学文坐在青石上,和两个姑娘享受着这种雅致。从这里看过去,山山水水、村庄的袅袅炊烟,远离尘世喧嚣,确实给人宁静安详之感。

“瑞雪,说你们这里山清水秀,一点不为过。”

瑞雪扶着竹竿说:“在一个地方住长了,什么感觉也没有。”

“人在心不在。瑞雪,你若是离开家乡到城市上大学,估计不会回来了。”

“真要离开了,反而会想念。毕竟是家,生我养我的地方。”

“姐,”何英背对着塘水,看着瑞雪。“你上大学,千万别去BJ,到我们上海。去年我跟我妈去看望你爷爷。你爷爷说你可以住在他家。他家的那幢小洋楼真漂亮。我妈说我们家住的下,你爷爷有些不高兴。”

“父亲不会允许我住在爷爷家。爷爷对我奶奶薄情寡义,父亲永远不会原谅他。我妈曾试图化解他们父子俩的恩怨,一点用没有。”

学文起身,抬脚超过头顶,搭在竹竿上,一手扶着:“朱家的事务跳过你爷爷直接交到你父亲手上,许多人怪你爷爷数典忘祖。依我看,放着这么大的家业不要,你爷爷是个有抱负的人。”

“他是极端自私的人。太爷爷两个儿子,老大有点呆傻,十几岁就死了。爷爷成了全家的希望。他自幼聪明过人,读起书来过目不忘,引经据典,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自如。二十岁左右,跟几个同乡的学子,南方的大城市跑了个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开了眼界,把我们这里视为未经开发的蛮荒之地,不愿回来。”

学文说:“嫌弃家乡,不忠不孝也不义。不过从理上说,这里落后,也是事实。”

“太爷爷见儿子的心野了,知道他不好管,赶忙说了一门亲事,选了个好日子,匆匆让他们成了亲。谁知道根本留不住他。一个月不到,丢了张小纸条,不辞而别,从此一去不回。他在纸条上写的胸怀天下,志在四方这等豪言壮语,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人会变。也许当时是这么回事。”

何英看了他一眼,说:“你的意思是,你也会变?”

学文笑道:“我不会变。我赞同师傅说的,做人的第一条就是重信守诺,说好的事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变。”

“经人介绍,爷爷去南京的总督府做了幕僚。他鬼主意多。官场的争斗,经济的发展,异己的铲除,很多想法都行之有效,因此深得总督的信赖,甚至如何平息大小老婆之间的矛盾都向他讨教一二。把总督哄开心了,利用这层关系,在各行各业大展身手。既然功名不是他的路数,赚钱便成了首要。那些想通过他搭上总督这条线的权贵巨富对他趋之若鹜,有求必应,很快就赚的盆满钵满。”

学文叹道:“一介布衣周旋在达官贵人之中能够如鱼得水,自有其过人之处。”

“后来,总督觉得老是让他寄人篱下做个幕僚太屈才,说弄个县官给他当当。这时候爷爷财源滚滚已经停不了手,对功名不那么上心。另一方面他感觉到千疮百孔的大清早不是风雨飘摇的问题,而是大厦将倾,气数已尽。这个时候当官,一旦改朝换代,极有可能被清算,被砍头。他没那么傻,为别人的江山搭上自己的脑袋。婉转谢绝了总督的好意。提出上海口岸的经济被贪官污吏层层盘剥,已经摇摇欲坠,不仅市场凋敝,而且直接影响到总督的利益。他愿意勉为其难,去整治贪腐,重振经济,让大上海再次繁荣。”

“总督给他卖了还帮他数钱,真是八面玲珑。”

几个孩子冲进竹林,围着青石堆绕了一圈,又跑了出去。瑞雪出神地看着他们背影:“这些孩子现在无忧无虑,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好说。”

学文说:“能成为你爷爷那样的人,肯定不多。”

“爷爷打着总督的旗号,举着砍头杀人的大棒,大刀阔斧的整治了一番。市场稳住,总督的利益保住了,举过头顶的大棒迟迟没有砸下,悬在空中威慑力更大。那些心里有鬼的贪官、奸商,五体投地的跪谢他的不杀之恩,声泪俱下的愿为他肝脑涂地。他是大赢家,有总督做靠山,刚走进上海这个大舞台就建立了诸多的人脉,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人生的目的只剩下一个,赚钱。”

何英说:“听我妈说,他也做过好事,几乎年年给慈善机构捐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