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窃听54(1 / 2)

古保山的效率之高,简直令雇主感动。

他收钱之后立刻办事,中午和马德、孟纯分别,饭都不吃,直接来到河坊街,敲开了栾成龙家的门。

风衣脱下来拿在手里,里面穿着条纹衬衫,用来当道具的钢笔插在衬衣口袋上,马上就呈现出一名人民教师的状态。

见到开门的栾成龙妻子,他彬彬有礼地开口说:“您好!请问这里是栾守元先生的故居吗?”

水丽芳一听“故居”这个说法,当场愣了一下。

虽然说“故居”一词无关生死,等同于“旧居”,但在许多人的习惯中,还是倾向于用于死者。

而栾守元的确也是故去了,只是公父才刚走一星期,自家就被称作“故居”,还是让她有点不适应。

况且这个词一般也就用于名人、伟人吧?

“故……故啥?你是谁?”

古保山把手里的水果篮提起来,“我是马德的老师,过来看看您家里人,希望您别不介意。”

“老师?哦,那……进来吧!哎呀,我的菜!”

中午时分,正是做饭的时候。水丽芳把古保山让进门,就急忙跑去厨房,继续操持锅碗瓢盆。

古保山走进客厅,放下果篮,东张西望,犹如一个踩点的小贼。

“你们学校不是来过人了吗?是个啥科长的。”水丽芳的声音从厨房里传出来。

古保山一边到处看,到处摸,一边大声回答:“科长啊?那些领导是代表学校,我是作为老师,谁也不代表,单纯想来看看您家的情况。您先生栾成龙没回来吗?”

“他上班。”

两人隔空闲聊,谁也看不见谁,几句家常话之间,古保山已经把栾成龙家的经济状况、生活状态和家庭关系都摸了个底。

房子是十几二十年前国营单位建造并分配下去的福利房,商品化之后,各家自己买断。

面积八十几平方米,三室一厅一卫。

当时的建筑质量不算好,如今房屋已经显得很久了,木窗棂都显现出腐朽的迹象,玻璃也换过不止一次,还沾着少量窗花留下的胶。

家里的装修还不错,铺着平整的实木地板,墙上贴着艺术墙纸。

他甚至能看出,这是我国制造的第一批PVC复合压花墙纸,1978年由北平建塑厂生产,因为边缝处有未被裁干净的钢印。

总体上来说,栾家早年间确实赚了些钱,生活条件比一般人好不少。

家具、电器中还有不少进口货。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这些东西的价格还相当昂贵,随便一件,都抵得上普通人不吃不喝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总收入。

可想而知,这基本上全都归功于刚死不久的栾守元。

古保山看见三间卧室其中的两间门敞开着,从里面的摆设看得出,一间夫妻房,一间老人住的。

还有一间关着门,今天又是星期天,想必是女儿栾媛媛在屋里做作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