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小乞丐柴莹28(1 / 2)

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反叛东魏,投降于梁。

太清二年,侯景又反叛南梁,攻入建康。

太清三年,侯景攻破台城,台城在久围之下,粮食断绝、疫疾大起,死者十之八九,甚至梁武帝萧衍都被活活饿死。

侯景进入建康后,悉数驱赶满朝文武,让他们净身而出,命令士兵杀死官员三千人,侯景又纵兵杀掠,百姓尸骸填满道路。后来侯景陆续派军在三吴地区大肆烧杀抢掠,百姓无不恨之入骨。侯景立太子萧纲为皇帝,自封为大都督,迫使溧阳公主嫁给他为妻;后又自封为“宇宙大将军”。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北魏高洋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东魏亡。

大宝二年,侯景废萧纲,另立萧栋为帝,又萧栋禅让,自己篡位称帝,国号为汉。

四年内,两朝倾覆,战乱频发,百姓流离失所,除了人祸还有天灾,太清元年、二年,两年大旱,扬、徐、兖、豫尤四州最甚,大宝元年,旱灾蝗灾接踵而至,年谷不登,百万流民死者涂地、饿殍遍野,易子而食屡见不鲜,史料记载饥民食尸,形若疯魔,毫无夸张。

徐州有一农夫名叫柴丰,育有一女一子,仅靠家中贫田度日。

徐州地处江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本应是富庶之地,但连年天灾颗粒无收,天灾人祸并起,百姓疾苦。

柴丰被强行南梁拖走充做兵丁,柴妇死于战乱,家中仅剩七岁的柴莹和三岁的柴宝儿。

成人尚不能自保何况孩童,某天,一群流民冲入院中四处翻找食物,柴莹正在屋后挖地掘鼠,听到异响就去查看,只看到一群恶徒好似恶鬼,强行抱走正在院中喝水的柴宝。

柴莹吓得呆若木鸡,等到缓过神来再想去追寻柴宝已然不及,柴莹坐在荒地里放声大哭,母亲惨死,父亲和幼弟生死不知,她彻底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两年间,柴莹靠捡、偷、抢顽强的活了下来,并且随着流民一路来到了湘州长沙郡。

这两年间她并未找到弟弟的踪迹,恐怕是凶多吉少,因为柴莹年纪尚小,她担心红眼流民会对自己不利,所以一直没敢太过靠近,白天就远远跟着,趁着夜晚流民休息才凑到附近寻找些吃食。

有时她也会从一些流民身上偷,或者抢夺暂时无人照看幼童的食物,被捉被打的次数柴莹已经记不清了。

有次一个妇人给了柴莹半张干饼,说要收留她,晚上柴莹就偷听到那妇人跟一个竹竿似的汉子商量,到了县城就把这群孩童卖掉,吓得她连夜逃走。

还有一次柴莹被三四个少年围住按在地上撕扯衣服,柴莹抓起石块就打倒一人,踢翻火堆趁乱逃走,从那以后柴莹就背着把镰刀再也不相信任何人。

衡阳郡城里多了一个受欺负的小乞丐,那些成年的乞丐经常抢走柴莹讨要到的食物和铜钱,小乞丐总是遍体鳞伤。

有时小乞丐奋起反抗,像疯狗一般乱抓乱咬,有些乞丐被咬伤后再不去找这小乞丐晦气,也有些对小乞丐见一次打一次。

柴莹的世界是灰色的,她没有依靠也没有同伴,甚至没人知道她是从哪里来的,她就像一棵路边的野草,随时可能被碾断,但却坚强的活着。

曾经有几个乞丐绑住柴莹把她卖到了柳巷妓院,因为年纪太小所以只能先当杂役给妓女端屎倒尿。

民妓不比官妓,来往都是粗陋之人,妓女也都是薄命之人,但这些人不仅没有对小乞丐心生怜惜,反而施虐之心更甚,仿佛要把自己的苦难全部转嫁给他人才能得到平衡。

有些妓女在客人那里受气就朝柴莹发泄,簪子扎的柴莹手臂针孔遍布,打骂是家常便饭,有个妓女甚至按住柴莹,烧了她的头发。

柴莹在妓院受尽折磨,她终于在三个月后逃了出来。

面对城中乞丐的恶行和妓院的追捕,衡阳郡也待不下去了,柴莹又漂泊到了长沙郡。

长沙郡虽然比衡阳郡更大,但柴莹的生活并没有丝毫好转。

红砖绿瓦高门大院跟她没有任何关系,菜市口酒肆的残羹剩饭她也总是抢不到。

冬天,一个好心的农妇见她可怜就给了她一件纸袄,柴莹刚穿了一天就有乞丐来抢,她掏出一把小刀扎进乞丐的胸膛,那乞丐口吐鲜血倒在雪地里,柴莹搬起一块石头砸烂了他的脑壳才肯罢休,那纸袄被扯坏了一只袖子,柴莹手上生满了冻疮。

春回夏至,闷热总比寒冬要好过一些,柴莹已经十岁了。

某天,几个富家公子在街上闲逛,见到街边有个小乞丐,就用短弓飞石射那小乞丐,以此为乐,几个帮闲见小乞丐被射的抱头逃窜拍手叫好,没人在意一个乞丐眼神中的愤恨与冰冷。

黄昏时分,有辆牛车向谷肆缓缓驶去,一个瘦小身影悄悄跟在牛车后面,那人掏出一把小刀在麻袋上划个口子,白花花的稻米从麻袋中流出掉在地上,那人用布袋接米,等牛车主发现,那人早已跑的不见踪迹。

菜市街上,一个汉子三步两步就追上那小乞丐,一脚将她踹翻在地,刚要动手给那小乞丐一顿好打,就被附近百姓拦了下来,那汉子骂骂咧咧,刚给儿子买的糖人就被这小乞丐抢去了,周围百姓劝慰着别跟乞丐一般见识,小乞丐趁乱逃走。

晚上夜黑风高,一个身影爬上土墙,朝着草棚扔了根火棍,见到火势大起,那瘦小身影才肯离去。周围邻里忙活了半夜才把大火扑灭,祖孙三代都逃了出来,可是这百年老宅却烧的干干净净。

这天,柴莹看到一个白衣男子牵着一匹骏马进城,她就在后面一直跟着,寻思讨要一些铜钱。

柴莹仗着胆子渐渐靠近,发现马上驮着的行囊露出一把扇子,她抽出那把扇子匆匆逃走,她自然是看不见那白衣男子眉头一皱。

柴莹用这把扇子换了一碗蒸饭和两张髓饼,饿了三天一顿饱,她又把剩余的几颗铜钱贴身收好。

第二天柴莹在集市一家茶店墙根下蹲着,半个月前她曾在集市捡到几文钱,今天她想再来碰碰运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