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锦凰与白狐27(1 / 2)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独孤佑和乐珠前来探望,还带着一名五岁女童,独孤佑已经年近四十,头上也生出丝丝白发,但更加神形内敛,气度不凡。

夫妇二人带着幼女参拜风上人,等到那持瓢童子带出个背剑童子,独孤佑夫妇大吃一惊,那背剑童子面貌正是独孤锦凤。

此时独孤锦凤已经十六岁了,但看起来就是个七八岁的孩童,独孤佑夫妇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

风上人给他们解释了一番,原来在无间洞时光流逝减缓,每隔十年才长一岁,这独孤锦凤白天待在洞中,晚上却经常待在洞外,所以这十年过去也就长了不到两岁。

独孤佑和乐珠听的是又惊又喜,拉过独孤锦凤仔细观瞧,虽然爱子没有长大,但是身子骨却是结实了不少,个子也长高了一些,整个人神采奕奕,而且知书达理谈吐不凡,看来风上人真是用心栽培。

夫妇感恩戴德,由于仆人不能上山,独孤佑就亲自一趟又一趟的往山上搬东西,他们知道风上人是隐世高人不在乎黄白之物,所以带的全是粮食布匹瓷器等常用之物,还有一些千金难寻的名贵药材。

风上人也没推辞,一挥手,那一大堆谢礼就不知道收到哪里去了,看的独孤佑眼皮直跳。

当晚乐珠一时兴起,与独孤佑商量能不能让女儿独孤锦凰也随风上人修行,被独孤佑严厉喝止。

“夫人糊涂,当初仙长是因为锦凤身有大劫才破例收留,如今你我见识避世神通就妄图沾染殊为不智,若是被仙长视为贪得无厌惹之辈,不但徒劳无功,恐怕锦凤都要受到牵连,况且仙长修行素来清净,不然怎么只有你我二人登山,锦凰年幼,若是留在山中定要搅扰仙长静修,此事不可再提,这无间山有天地造化,本就不是凡间之物,你我是得了天大的机缘才窥得一见,今后就算是刀架脖颈也决不可透露半分!”

乐珠也自知失语,缓过神来,她明白其中厉害,也不舍得子女都不在身边,赶紧打消了这个念头。

由于风上人不准他们靠近后山,夫妇俩每天就盼着天黑能见到独孤锦凤,独孤锦凤也愿意跟父母亲近,十几岁的孩童十年才能得见一次父母,心中自然是思念万分。

他能感受到父母的疼爱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妹妹而减少,而且他也非常喜欢这个妹妹,独孤锦凰虽然略显顽皮,但毕竟只有五岁,乃是人之常情。

每晚独孤佑夫妇都依依不舍的看着独孤锦凤离去,独孤锦凤也希望能够陪在父母身边。

时间过的飞快,独孤佑夫妇已经在无间山住了一个月,风上人担心长此以往会扰乱独孤锦凤心境,亲情总是相处越久越难以割舍,得了风上人指令独孤佑夫妇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无间山。

独孤锦凤在洞中博览群书,但风上人只教他剑术,独孤锦凤就沉心练剑,直到有一天独孤锦凤觉得有微风入体,渐渐汇聚好似一条小蛇在体内游走,他急忙去告诉风上人,风上人看着独孤锦凤面带笑意,告诉他逐渐习惯就好。

独孤锦凤练剑时有白狐在旁,倒也不觉得枯燥,有时练剑累了他就跟着白狐看月亮,白狐每晚沐浴月光,身上的长毛渐渐开始反射出淡淡的银色光芒,而且还长出了第二条尾巴,只是没有第一条长尾那么粗壮。

又十年过去了,独孤佑夫妇如约而来,此时两人已到了天命之年,独孤锦凰也出落的亭亭玉立,看着如十岁孩童的哥哥她觉得有趣,只是小声的喊了声兄长。

独孤佑看着独孤锦凤心想有生之年是抱不上孙子了,乐珠倒是更豁达了,劝慰道:“只要凤儿安好,凡事莫难两全。”独孤佑点头称是。

独孤锦凤心生感慨,自己在洞中日复一日,平时见到的师傅、持瓢师兄都没有变化,自己也就没有留意,没想到十年之间父母竟然苍老了许多,妹妹锦凰也从幼童变成了芳华少女。

为了多跟独孤锦凤相处,经过风上人的同意,独孤佑夫妇和锦凰也跟着住进了无间洞。

进到洞中,乐珠不禁满面泪痕,独孤锦凰也没想到哥哥在洞中竟然这么清苦,与自己的锦衣玉食完全是天壤之别,她对这个哥哥再也没有嬉笑,心中满是尊敬和仰慕。

无间洞里只有一张石床、一方石台和一个摆满书籍的木柜,一套布衣整整齐齐的叠放在石床上,连个被子都没有。

晚上持瓢童子卷来三张草席,乐珠和独孤锦凰躺在石床上,独孤佑和锦凤坐在地上,一家四口谈了整夜。

第二天乐珠带着锦凰去帮持瓢童子准备早饭,持瓢童子嫌她们碍手碍脚把她们赶出了厨房。

乐珠本是郡主出身,哪里会做农家饭菜。由于锦凤不在身边,夫妇二人对锦凰更是溺爱,所以锦凰平时八十个佣人伺候,根本就没进过厨房。

对于持瓢童子的揶揄,乐珠郡主和独孤锦凰并未愠怒,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

乐珠看这持瓢童子二十年没有丝毫变化,连身形都没长高半分,心中猜测这童子不知是活了多少岁了,哪里敢半点不敬。

早饭做好了,众人就在洞中的石台上用餐,风上人和童子也在这里,早饭很简单,一锅粟粥,一大笼蒸馍,七碟小菜,八个鸡蛋,还有一锅羊汤。

也不知这童子是怎么做的,独孤佑夫妇觉得这寻常饭菜远胜珍馐佳肴,就连独孤锦凰都吃了两个蒸馍两碗羊汤。

一家四口就在洞中住了一个月,这段时间大大的增进了骨肉亲情,随着年纪的增长,独孤佑和乐珠更是越来越疼爱子女,独孤锦凰已经开始习惯这种没有仆从侍婢、简单而麻烦的生活方式,但她不得不跟随着父母下山。

孝文帝变法之后,洛阳愈发繁荣,但是朝廷却日渐腐败,奢靡成风、吏治也开始混乱败坏,独孤佑的兄长独孤库者被派往云中郡,独孤佑也眼见朝局动荡开始变卖家产。

孝明帝年幼,胡太后听政经,各地义军爆发,其中以北方六镇(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最甚,六镇戍卒和各族百姓奋起反抗北魏王朝。独孤佑举家迁往沧州躲避战乱,许多王公贵族和州郡牧守都被义军诛戮,他们逃过一劫,虽然后来义军被逐渐平叛,但北魏的统治却开始风雨飘摇。

孝昌三年,独孤佑和乐珠已老态毕现,眼看自己时日无多,独孤佑夫妇跪倒在地恳请风上人收留独孤锦凰。

这两位老人一直没舍得独孤锦凰嫁人,而独孤锦凰也没嫁人的心思,一旦独孤佑夫妇离去,乱世之中独孤锦凰未必能撑起一片家业,所以独孤佑是费尽心机,迫不得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