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活城与死城25(1 / 2)

普及货币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秦经纬首先铸造了大量的铜币,然后通知所有猩猩带着自己需要交换的物资前来集合,秦经纬逐一收缴它们的物资并分发相应数量的铜币。

猩猩们开始还不太理解,但下一步它们就彻底明白了,秦经纬又用收缴的物资跟它们交换铜币,有了秦经纬的演示,猩猩们不单明确了铜币的用途,而且还逐渐清晰了各种物资需要铜币的数量。

接下来他一边教协调队评估物价,一边给猩猩们兑换铜币,短短几天秦经纬就已经疲惫不堪。

猩猩们自行交易的场景随处可见,有了秦经纬的指导,各种物资所对应的铜币数量已经明确,发生纠纷的情况大为减少。

秦经纬分发下去的铜币明显还不足以支撑这么多猩猩交易的需求,为了获得更多的铜币,有些猩猩牵来耕牛,有些猩猩抱着一些小猪,甚至还有猩猩抬着秦经纬亲手打造的桌椅板凳找秦经纬换铜币,让他哭笑不得。

随着一天天过去,前来兑换的猩猩逐渐减少,各种各样的物资堆积成山。

秦经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将物资分门别类,空出数间房屋又扩建了数间阁楼,用来储存物资,同时他又安排一些猩猩在这里专职负责兑换。

后来这里的规模一扩再扩,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集市,而储存物资的房屋则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店铺,那些协调队的年长猩猩们则成为了第一代店铺掌柜,它们用心的经营这些店铺,并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下一代。

三百年过去了,秦经纬依旧是二十多岁的样子,但是猩猩们却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已经全部直立行走,而且动作与秦经纬几乎没有不同,长时间的直立行走使它们的腿开始变直变长。

因为气候和饮食的原因,它们身上的黑色长毛变得短而稀疏,肤色也开始产生差异,有些成年雄性的皮肤进化成了银色,有一些猩猩则变异成土灰色或焦黄色,它们的子嗣继承了这些改变并且遗传给了后代。

猩猩们面部的褶皱也开始舒展,高耸的眉脊渐渐下沉,有些则拱起了矮矮的鼻梁,口中的犬齿也开始退化。

经年累月的劳动和一些复杂的操作使猩猩们的掌心进化的更短,而手指更长,可能是因为没有了危险和食物的困扰,猩猩们看起来没有他们祖辈那般魁梧,但个头却长的更高,逐渐呈现出修长的趋势,由于不需要攀爬的缘故,猩猩们的手臂也没有先前那么粗壮而变得更短。

简而言之猩猩们愈发像人了,有时候秦经纬走在城里感觉好像回到了山坪村。

方圆城西的盐田里堆积着一座座盐包,白花花的盐巴闪耀着晶莹的光泽,盐农们勤劳的挥舞着刮铲,一筐筐的食盐被抬到仓库储存起来。这些盐供养着整个族群,自从秦经纬回到方圆城就开始从这里取盐,取之不尽的水域远比寻找岩盐来的方便高效,也只有这么多水盐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族群。

城郊酒坊里热气蒸腾,猩猩们汗流浃背的忙着蒸煮粮食,酿酒的工序繁琐,这些猩工也是祖祖辈辈代代相传才掌握了这项技能,现在猩猩们已经能够酿造出五种不同的酒,其中果酒最受猩猩们喜爱,无论雌雄老少都能喝果酒,也有一些壮年雄性和老年猩猩喜欢喝烈酒,其中当属采矿和冶炼的猩工最甚。

秦经纬仔细探索过那盛产各种矿产的巨大山崖,嶙峋的石壁隐约显现出歪歪扭扭的文字,好像“天偿”,秦经纬给这片山崖取名天偿崖。

从天偿崖到方圆城的大片山林是秦经纬的牧场,虽然秦经纬已经给每户都分配了足量的牲畜,但是这些牲畜的繁殖速度很快,至今仍有剩余,成千上万的牛马猪鹿被放养在这里。

矿场的猩猩们从事着最劳累的工作,同时他们也被分配了最优质的资源,充足的物资源源不断的从方圆城各地运来。筒车和风机的投入,大大提高了冶炼的速度,大量优质的铁器被马车运回城中。

猩猩们不再是丛林里的猛兽,它们组成了一个完善的社会,共同创造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时间过的太久,有些事情渐渐遗漏,所以秦经纬制定了历法,以猩猩们来到方圆成为初始,称之为“猩历元年”,秦经纬仔细的记录了这五百年来的点点滴滴。

猩历元年,徙至方圆,族一百八十五,居于北郊,垦田千又一百亩......

......

猩历十一年,秋,启美玉草原......

猩历十二年,垦田八百亩......

猩历十三年,夏初,返方圆,获马一八九、鹿二百二、牛六三......

......

猩历十六年,夏末,厨二祖火工卒,葬南郊祖冢......

猩历十七年,春末,历时六月院首成,木猩匠祖姬班携偶入,育二子......

......

猩历二百年,秋初,族满二千,户四八二......

......

猩历五百年,夏,族一三五四八,户三四六五;成屋二十四舍;凿井十一;置督卫所......

厚厚的档案写了十九本,被安放在书肆里,门口有四个强壮的猩猩手持长矛守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