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匆匆两百年24(1 / 2)

随着劳动力的增加,工具开始稀缺,方圆城所有可用的工具都已被搜刮殆尽,特别是铁器的补充迫在眉睫。

秦经纬想起东方那片巨崖,好像一把利剑插在大地上,他打算到那里碰碰运气。

整整走了三天,秦经纬才走到巨崖下,即使在大晴天,这巨崖也一眼望不到顶,巨崖底下散落着大片的黑灰色碎石,他判断这应该是铁矿石。

秦经纬参照典籍,带着一群猩猩就在这崖壁下建窑筑炉,一边烧炭一边挖矿炼铁。

书中记载的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秦经纬耗费了半年才铸造出成型的铁器,这种铁器虽然坚硬,但是质地却非常脆,制作了一批农具和厨具应急之后,秦经纬又开始改良铁器。

通过不断的摸索,他发现得到从高炉炼出的铁块经过加热锻打之后,会得到质地更加精良的铁,不单可塑性好,而且质地坚硬不易变形,他称之为精铁。

有了精铁,秦经纬又制作了大量的优质工具,他相信这些工具能使修城的速度大大提高。

每天都有猩猩将制作好的铁器搬运到方圆城,猩猩们要抬着上百斤的铁器穿过山林,往往要十天才能走一个来回,这十天里猩猩们还要携带清水和食物,更加重了猩猩们的负担。

即便秦经纬已经指挥着猩猩们在山林间开辟出一条道路,但这铁器的沉重始终是难以忽视的问题,看着疲惫的猩猩们累,秦经纬十分心疼,又一个计划在心中悄然诞生。

秦经纬打算去曾经驯服美玉和白泥的那片草原,那也是距离方圆城最近的草原,自己骑马要五个月的路程,带上猩猩步行估计得七八个月才能到达,再驯服足够的马匹带回也得数月,最不可控的就是猩猩们需要多久才能学会骑马。

主意已定,秦经纬停止了铁矿的开采和熔炼,让这些猩猩们回去好好休息了一番,秦经纬还特地给他们安排了较好的伙食和酒,引得其他猩猩好生羡慕。

秦经纬不想耽搁太久,他打算在夏季到达那片草原,最迟也要在冬季来临之前驯服马匹。那么他必须在秋季出发,即使在冬天赶路,他也不想在冬季的草原上四处寻找马匹。

安排好所有能想到的事宜,秦经纬带着二十五只成年和十五只青年猩猩出发了,这些猩猩个个身强体壮,聪慧异常,其中参与挖矿打铁的猩猩占了绝大部分,由于要在冬季赶路,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驯服马匹,只有足够聪明的猩猩才能快速掌握。

寒风里,一群穿着五花八门皮袄的猩猩们正在行走,为了御寒,秦经纬这些年给猩猩们准备了不少皮衣皮袄,羊皮鹿皮野猪皮,凡是能得到的材料一点也没浪费。

暂时只有两只猩猩能够独立制作简单的衣物,所以大部分的皮袄都是秦经纬制作的,没什么美观可言只为保暖。

这些年来,猩猩们也渐渐习惯了着装,但是夏季里猩猩们大都不穿衣物。

野猪皮靴踩在雪地里吱吱作响,猩猩们倒是显得很精神,没有因为严寒而萎靡。

春回夏至,秦经纬看着一望无际的草原扬天长啸,猩猩们也跟着大吼,四十只猩猩在草原上肆意奔跑、嬉戏打闹,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捉蚱蜢。

秦经纬想起了美玉和白泥,想来它们应该都已老去,它们的子嗣是否安好。

秦经纬已经很少想起父母了,他明白父母的有生之年等不到他回去了,他有时甚至会想索性就不回去了,但是一看到猩猩们欣欣向荣的场景,他又觉得非常孤独,自己一直不见衰老,难道就这样跟猩猩们无穷无尽的活着么?

二十八年过去了,这片草原没什么变化,秦经纬回想当年被狼群追逐的场景,又看了看四十只猩猩,突然觉得十分期待。

这天秦经纬让猩猩们埋伏起来,自己趴在树上等着套马,也不知是他技艺生疏了还是野马太过机警,全天一无所获,倒是猩猩们投掷长矛扎死了三只野鹿。

当秦经纬成功的套到两匹马以后,运气也逐渐好了起来,猩猩们很快就掌握了驯服马匹的技巧,当然这也跟猩猩们的力气有关。

最幸运的是在秦经纬的指挥下,猩猩们围堵了一支野马群并成功捕获了二十六匹野马,虽然有两只野马在挣扎中摔断了腿,但秦经纬没有屠宰它们。

时间一天天流逝,捕获的野马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不少的野鹿和野牛,已经有一半的猩猩可以安稳的骑马奔驰了。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深秋,由二百三十一匹野马、二百七十头马鹿和七十五头野牛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

其中当属野牛最难驯服,还引起了不小的混乱,秦经纬逼不得已,只好让猩猩们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做成夹板,把那些难驯的野牛首尾相连夹在一起,由于行动不便,这些野牛只能由猩猩们割草投喂,时间一长,野牛们也渐渐的温顺起来。

冬天马上就要到了,大部队开始沿着沙漠前行,熬过了冬天,就快到方圆城了。

这天,大部队终于到达了方圆城,此时已经是夏初,这一路回来可谓是坎坷波折,庞大的队伍和恶劣的天气严重影响了行进的速度,秦经纬也损失了四十二匹野马,五十头马鹿和十二头野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