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筑城的谋划18(1 / 2)

一个多月后,北城门外多了两间石屋,又过了半个月,秦经纬带着美玉等伙伴住了进去。

转眼到了秋天,秦经纬犯起愁来,又要储备食物了,这些年东奔西走除了野味就是野菜野果,整整六年没有吃过米面了,秦经纬看着眼前的荒地心想:要是有些种子就好了。

由于南行有了经验,北行的时候秦经纬特地做了一把弓,多少次靠着这把弓死里逃生,一晃这把弓也陪伴他三四年了,如今趁着动物储秋膘,自己也得抓紧多打些猎物,经过多年生死磨炼的他犹如森林中的精灵,打猎自然轻而易举。

除了捕获了众多猎物,他还活捉了三只野猪,两只野鹿和五只山鸡,有两只山鸡被山坪咬的奄奄一息,好在坚强的活了下来。秦经纬还特地为它们建了几间木屋分别圈养起来,当然他还割遍了周围的野草,在几座屋后面堆成了小山。

冬天总是如此难熬,秦经纬给自己做了两件皮袄、一双皮靴。

除了肉干,他也去水边捕些鱼,偶尔进山打些野味,也不至于吃的太单调。

三匹马和两只鹿食量很大,秦经纬觉得草不够吃,杀了只鹿。

野猪不挑食,草也啃肉也吃,坚强的活着。

可怜的五只山鸡陆陆续续饿死了四只,秦经纬心想若是自己能有些稻谷,这山鸡也不会这么凄惨。

熬过了一日又一日,天气开始转暖,秦经纬在城里寻寻觅觅,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他在一个貌似酒坊的地方找到了高粱、小麦、粟米、稻米等谷物。

这些谷物装在缸里用油纸封着埋在地下,还多亏是山坪刨出来的,不然他根本发现不了,这一口缸能装三石五斗谷物,看着这十几口大缸,秦经纬心里乐开了花。

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秦经纬才把城东的小河引到城北的荒田,翻地、育苗、插秧,耕种紧锣密鼓,美玉和白泥马做牛用,种子够用,耕地够用,力气不够用。

秦经纬每天累到手脚抽搐,回到屋中倒头就睡,每次野鹿饿到嘶鸣才能把他吵醒。

耕了约有一百多亩田,秦经纬再也坚持不住了。

夏季来临,秦经纬隔三差五去田间除草,一有闲暇就进入深山布置陷阱,他对那几只饿死的山鸡耿耿于怀,心想决不能让如此惨痛再次发生。

一转眼又到了秋季,最忙碌的时候终于到了,秦经纬忙碌的日夜不停,两个月后看着自己的粮仓,秦经纬满意的笑了。

虽然不如预期,但他仍然收获了稻米五十石,高粱五十石,小麦四十石,粟米四十石,他怀疑可能是酒坊的谷物存放太久影响了产量,不过来年就可以用新种,产粮一定会更多些,也可能是耕地马不如牛。

有了这些粮,牲畜就能吃饱,再看看畜棚,两大一小三匹马正悠闲的嚼着草料,看样子来年他又会多一匹小马,七只野猪在猪圈里哼哼,虽然猪圈已经被加固过多次,但这野猪总是会想方设法的破坏围栏,十几只被剪掉羽翼的不知名飞禽被关在宽敞的木屋里,高粱粟米撒了一地,秦经纬心想让它们吃个够,那只春天半夜吵他美梦的野鹿如今也有了三个伴儿。

寒风已歇,春雪消融,秦经纬又开始了劳作,整日在田间忙碌像个老农。

春回夏至,秦经纬喂了牲口就在门口晒太阳,快到小暑了,天气越来越热,他打算把发霉的谷子晒一晒,忽然他灵光一闪,为何不酿酒?想到这里,秦经纬直奔书肆。

按照书中记载,秦经纬钻入深林寻找可以增加酒香的草木、野果,除了各种合适的配料,他还在一片向阳坡地发现了桑叶和蚕茧,他想起跟着姐姐纺丝的惬意时光,转念一想何不养蚕?

收集好需要的材料之后秦经纬回到家中,顺便还带回了一堆蚕茧。一边尝试着制作酒曲一边还惦念着养蚕。

经过十几天的摸索,酒曲终于制成,有了酒曲就可以开始酿酒了,一想到父亲在地炉旁煮酒的样子,秦经纬有些兴奋又有些心酸。

为了酿出好酒,秦经纬真是煞费苦心,先是搭了个凉棚,后来直接修成酿酒的作坊,发现地方不够大,他又扩建了一番。

忙忙碌碌酒屋建成,酒却酿不成了,眼看到了秋分,秦经纬只能把酿酒的事先搁置一旁。

今年丰收比去年多了五成有余,秦经纬又扩建了粮仓。

他看着东一间西一间的屋舍觉得有些别扭,又砍了树枝做篱笆,围成个大院。

秦经纬站在院外若有所思,这屋舍都是他这三年来造的,也什么计划,需要什么就建什么,反正地方开阔,屋舍棚圈显得七零八落,他想起城门口那块木牌“有规有矩”,仔细思量,原来如此。

五年过去了,秦经纬俨然活成了农夫模样,不过他可比寻常农夫富庶太多了,三间石屋装满了粮食,足有上千石,如今可谓是鸡鸭成群,鹿马满圈,每次投食野猪的三个猪圈,真可谓是壮观,数十头野猪争先恐后,哼哼个不停。

秦经纬在门口饮酒沉思,误入这方圆城已过了十一个春秋,那美玉也产下三匹小马,野猪更是不知繁衍了几窝,山坪已经不复往昔神采,隐隐见老,自己应该三十有四才对,可他却没有任何变化。

秦经纬心想“无间无距”难道是没有时间没有距离?可这每天日出日落,一年四季更迭,万物枯荣都是真实存在的啊,自己走过千山万水总是回到这方圆城,那无距的意思是没有远近还是不分方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