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好事多磨(1 / 2)

方兆中在《燕京晚报》副刊上登载的《好事多磨》很快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晚报方面特意出了一期关于新时代文学思潮的专题采访。

特别是,当他拿到报纸,看到采访对象是即将发刊的《当代》的第一任主编秦兆阳,采访记者是王记者的时候,心下没来由一乐。

晚报的第一版面上,详细刊登了两位的采访对话。

王记者:“兆阳老师,您好!我是燕京晚报的记者,很荣幸这次能够采访到您。”

秦主编:“记者同志你好,我也很荣幸能接受采访。”

王记者:“您是咱们文艺阵线的老干将了,都说现在全国青年都在崇尚文学热,您从老文艺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现在的文学热和早些年的文学思潮有什么区别?”

秦主编:“我认为还是一个……”

中间大多是关于文学环境的采访对话,方兆中往下看了几行。

王记者:“前段时间我们晚报上刊登了一篇《走在人世间》,是出自一位年轻作者之手,这位同志前几天又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发在了晚报的副刊上。

据我所知,他在创作的同时,也曾向人文社投过稿,您对他有什么看法?”

秦主编:“在如今20多岁的新生代作家里,方兆中同志绝对是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创作天马行空,富有想象力,这在目前的同类作家身上很难看到。

或许《好事多磨》上还体现不出来他的创作力,六月份《当代》出了第一刊,广大读者朋友们就能在杂志上看到他风格迥异的作品?”

王记者:“既然这么说,兆阳老师能不能透露一点,方兆中同志创作的是一部怎样的小说,能被您选中登上《当代》的第一刊?”

秦主编:“是一部军事题材的谍战小说,叫做《风声》。”

王记者:“是长篇还是短篇呢?”

秦主编:“第一刊上登载的是短篇,我们编辑部方面已经在谈长篇的修改工作。”

方兆中看报的同一时间,昌北县,悦宾饭馆。

方光洁非常有生意头脑,《好事多磨》登刊以后,她将这两天的《燕京晚报》收了厚厚一小摞,特意在饭馆里设了个报刊架,让光临饭馆的顾客们都有看晚报的机会。

人流量明显多了不少,更有趣的是,不吃饭的年轻人就在茶余饭后的工夫走进饭馆,取一张燕京晚报。

来都来了,总不好白坐着吧?

她跟张桂花商议,特意加了两道小点心,什么油炸小鱼干,茉莉花泡茶再加上一点点的白糖。

价格实惠,几分钱左右。

年轻同志买上一小碟或一大杯,拿着晚报坐在馆子里看起来,到了饭点就相伴着回家,也不耽误食客占座,一路上滔滔不绝地讲起悦宾饭馆的少东家方兆中:

“以前在县里的时候,就好像听过他的名字,你见过他没有?”

“怎么没见过?今年咱们县里预考状元就是他呢,前阵子他在春风胡同里给街道帮忙,也是做文字工作!”

“哦!我记起来,他以前是不是要谈一个结婚对象,但是那女同志好像有点儿道德问题?”

“那位啊!你是不知道,我跟你说,当年想方设法搭上兆中一家,从农林队调上来,结果看不上……”

昌北另一,县委大院。

“庄晓丹,你的回城申请批准了。”

“庄晓丹?庄晓丹同志!”

庄晓丹有点走神,办公室发文件的同志叫了好几回才回过神来。

“啊,我在!好的,谢谢你了同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