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又一篇登报文章(1 / 2)

报纸与杂志在刊登文章方面相比,优点就在于高效不少。

王记者拿到稿件的第二天,晚报编辑部的主编魏峥同志一见是方兆中的稿件,立时优先阅览。

“好啊,好个好事多磨!”

五色土副刊相比《人民文学》这类文学性很强的杂志来说,不足就在于收到的稿件大多深度不够。

文章好看是好看,但总缺了那么点内核。

报刊作为人民阅读的窗口,需要传达正能量的精神,方兆中这篇《好事多磨》正中魏峥的下怀。

上午印刷,中午拿编辑部做最后一遍审核,下午发报纸,这是晚报每日发报的老流程了。

燕京发第一批,发往全国各地的报纸则由各地隶属的印刷厂印刷发售,并不由燕京印刷了再发往全国各地,为的就是节省成本。

杂志也同样,归根结底还是印刷技术的不够成熟。

傍晚的时候,方兆中和冯既才在大食堂吃完饭,两人便从朝内街出来,沿着东四二条方向走,日后的燕京地铁六号线就经过这条路。

“你那篇《铺花的歧路》改的怎么样了?”

冯既才的精神面貌比初识的时候要好不少,整个人不说容光焕发,至少能看见眉目之间的朝气。

“我改好了第一版交给兆阳老师看,兆阳老师改了,再拿给韦总编辑看看。”

听到这里,方兆中笑了:“人文社的几位老前辈给你做批注、提意见,却让你把文章发到《收获》上去?这一南一北,可真够远的啊。”

“这是上次座谈会决定的,我也不知老前辈什么用意,遵从组织安排就是了。”

谈话间,两人正走到一处报刊亭前。

正是售卖晚报的时候,报刊亭前围了一伙年轻同志,方、冯两人刚走近了,便听见人群里声色嘈杂:

“哎,听说今儿的晚报上登了新的文章?是那位年轻作者写的?”

“是啊,听说这次是短篇小说,在副刊上。”

“哎,大爷,您不是说好给我留一份儿的吗?”

冯既才好奇,走到队伍旁边随意询问了一位年轻女同志:“同志,你们平常也这么排晚报的队伍?”

冯既才搭讪的女同志正好抢到了报刊亭剩的最后一份晚报,面上笑开了花,得意地挥了挥手里的报纸,很是热情地答话道:

“哪能啊!一开始没打算来排的,是听人说那位《走在人世间》的作者在副刊上写了短篇小说,买了报纸的同志都说好看,我这才紧赶慢赶地来排队呢!”

方兆中站在稍远一点儿的地方,心里暗思:还真赶上市场调研了!

冯既才回望了一眼方兆中,暗骂这小子发文章不告诉他,继续追问道:“真有这么好看嘛!”

“好看!”报刊亭大爷偏了头过来,笑眯眯道:“写的真不错,我自个儿还留了份儿看呢!”

冯既才见状,又问那位热情的女同志:“同志,能不能借我看两眼?”

“行啊!但你可别弄坏了。”

“好嘞。”

冯既才接了报纸,找到副刊的短篇登载板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