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推演(五)(1 / 2)

朱棣感觉自己就像被人看透了一样,没有丝毫的秘密可言,原来这天下的未来还真的可以推演,推演的结果还这样的残酷。

面对马喆提出的两个问题,他隐隐觉得马喆肯定有最好的解决办法,与其自己说出一个不切实际的办法,不如请教马喆听听他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

“马先生!若是这天下是你在主政,到了朝廷财源枯竭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马喆摇摇头道:“晚辈先不说我的做法,想听听若是道衍和尚主政有何解决办法?”

姚广孝正在聚精会神听着马喆与朱棣对话,想从马喆的话语中找到什么破绽,没想到马喆居然让他回答马喆提出的问题。

老和尚双手合什,念诵了一句佛号后才开口道:“若让贫僧来主政,贫僧第一件事就是清丈土地,天下承平已久,地方上藏污纳垢之事太多,隐田数量不在少数。

只要将这部分隐田清丈出来,重新厘定《鱼鳞册》,同时对天下官吏进行普查,厘清吏治,将不合格官吏剔除,查抄贪墨官吏的贪墨所得,以填充国库。

国库有了一些盈余之后,便着手对宗室问题进行整顿,不能再无条件养着宗室,将国库吃空,应该逐步断掉低阶宗室的禄米,同时给予低阶宗室普通士人的权利,允许低阶宗室科举、经商、从医等。”

“就算你的这些新政能够成功,也只能暂缓财政枯竭的速度,土地兼并的根本却没有解决,权贵、士人依然会利用现行的规则大肆兼并土地,反正他们有免税的权力。

不解决土地兼并和税赋枯竭的根本原因,这样的新政不过是晚死几年,而施行新政之人,一定会将整个大明的权贵与士人都得罪光了。

请问老和尚,你觉得谁敢接这样的差事做,老和尚无儿无女了无牵挂可以胜任,你可以做大明的王介莆,那么谁来做你手下的执行人?

再说解决宗室问题,你说停了宗室的禄米,就停了吗?你想过这些低阶的宗室到了那个时候有多少人口吗?这些人口一旦彻底失去生活来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他们真的有可能饿死。

一旦有宗室被饿死,几万甚至十几万宗室同时群情激奋向朝廷要说法的时候,朝廷打算如何应对?”

被一个弱冠少年将自己的想法批驳的毫无是处,姚广孝脸上有些挂不住,冷笑道:“贫僧比不了马施主大才,想必马施主已经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不妨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马喆并不搭理姚广孝的挑衅,而是继续说道:“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必须要解决民生、财政、安全、教育和医疗这五大难题。

刚刚说的这一切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财政问题,财政问题的根源是税收,而税收又分为损不足而补有余、还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历朝历代的税收政策基本都是损不足而补有余,这种财政政策直接就导致了财政不可持续性,百姓本来就贫穷,税源不足,如何能够长久。

那么我们能不能做到损有余而补不足,也就是将征税的对象放到最有钱的人群身上呢?那么问题来了,理论上天下最有钱的人是谁?”

朱棣脱口而出:“天子富有四海,理论上天下最有钱的人是皇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