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吃食(补充)38(1 / 1)

今天下楼去散步,结果在电梯里面闻到一股浓重的辣条味,心里瞬间燃起了一股食欲,立马做了一个决定——买辣条!

在小区走了一圈之后,就去七号楼的小卖部买了三袋辣条,一袋卫龙,一袋老式大辣片,一袋新式辣条。

吃之前,发到了游戏群,几个人比我还激动,说唯有辣条不可辜负,他们都询问味道怎么样。

我于是打开一袋老式大辣片,一口咬一大口,那感觉就上来了,立马反应过来,这是小时候吃过的,豆皮的那种!于是,我脑海中猛然想起晾衣绳上挂着的长长的,薄薄的,脆脆的豆皮!

啊,我之前写儿时的吃食,竟然忘记它!我本想在上一篇吃食里面补充的,结果突然脑海里又冒出很多东西来!比如麻叶子,馓子,还有油疙瘩,麻花等等!这些,我是一定要写几嘴的。

首先,谈谈给我启发的豆皮子!

这是一种用机器压出来的,原料主要就是黄豆,一般操作人在机器一头投放生豆,接受人拿出袋子在另一头接冒着烟的,长长的豆皮。有的人会嫌豆皮太长,回家不好弄,这时还会有人拿住刀,迅速切割。

豆皮子刚刚做出来的时候,是可以直接吃的,软软的,味道不错。回家后,需要把它挂起来,风干。但它干了之后,就变得很脆了,稍微一用力就会变成碎段。这时的味道就不如软的时候了,还难嚼。

一般,豆皮是用来下面条的,或者和其他蔬菜一起煮着吃,而我和弟弟,喜欢烫好的豆皮加辣椒油。豆皮也可以凉调,也可以做成小吃,还可以……反正,感觉它无所不能,就是生吃味道差点。

下面说说油疙瘩,这个可是河南的名小吃,每家每户都会做的,尤其是过节的时候。

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正常和面,加一点香葱,碎菜叶,加调料和盐。然后,制作过程中基本需要三个人,一个烧锅,一个拉面,一个翻油锅。烧锅的就不多说了,只要把握好火候就行。拉面的,超级重要。等面醒了之后,就开始在锅里烧油,油开之后,就需要拉面的从大盆里面揪出一团面,然后用手拉成圆饼形,感觉差不多了就放进油锅里面,这个看着简单,操作起来可有大讲究!你需要把面拉匀,不能厚此薄彼;而且形状也要捏的好看,不能像长脸老妈子一样;用力也不能太大,不然就会断裂……而翻油锅的,只需要用筷子把放入油锅的面饼捣捣,感觉差不多的时候,翻个面,再捣捣,等它两面都是黄橙橙的,就可以夹出锅了。

第一个出锅的油疙瘩,是要放在灶台上的,要先敬灶神,这是规矩。就像是刚刚进家门的阿猫阿狗一样,需要先拜一拜,这样它们才不会到处拉屎撒尿。不过,这里拜灶神,可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出锅的油疙瘩,不需要任何辅助,直接可以吃起来,而且香极了!一般配上辣椒油或者青葱,简直好吃的不要不要的。一般,头一顿,我可以吃五六个!你要知道,一个油疙瘩的量其实就是一个馒头!

至于其他的油炸小吃,我就主要在说一说麻花。

麻花和馓子一样,都是需要提前把面弄好,那么怎么弄呢?

一般需要两个大矮缸,然后再有一个四角案板,一根擀面杖,少许的面粉,香油,和醒好的一缸面,还需要两个人。

一人在案板一头从缸里拉面,和上油,然后用手大致滚成胳膊粗细的长条,另一头的人,接住,然后把粗条拉成细条,最后像蛇一样盘在另一个有油的缸里。

剩下的就是油炸了,基本上和炸油疙瘩是一样的,需要三个人,一个人拉成型,一个人负责翻面,一个人控制底火。

说到这,突然嘴就馋了,麻叶,馓子超市有时候可以看见,不过不常见,遇到了可要好好买一点。至于油疙瘩,好像只有在河南才可以吃的,其他地方根本就见不到,甚至郑州都没有卖的。这可是我们小时候天天想着吃的小吃,就是现在,它还是我们餐桌上不可替代的主食,它就像是馒头一样,太常见了。

好了,补充就到这里吧,如果再想起其他的,那就再开一篇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