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唐海论茶37(1 / 2)

就在几人说笑之间,吴倩领着青儿将茶水端了上来。

唐灵杰急不可耐地将放在自己面前的茶一饮而尽,大呼一句“爽快”!惹得众人又是一阵发笑。

唐海轻轻抿了一口后,也由衷地夸赞:“香气纯正持久,滋味甘醇鲜爽,汤色杏绿光润,叶底细嫩完整,好茶!好茶啊!这么好的茶怕是来之不易吧,吴明府?”

“哪里哪里,”吴通闻言解释道:“不过是湖州的一个老朋友,专门做茶叶生意的。前段时间来看我时,就顺便带了些今年清明节前刚采制的,他知道我平生也就好这口。”

“吴明府可真是好口福啊!”唐海不无羡慕地说道:“这湖州的龙井通常以清明节采制的品质最佳,称‘明前茶’;谷雨之前采摘的茶又称‘雨前茶’,用来制作成茶后品饮最为香醇。而谷雨过后,春茶的品质就变差了。”

谈起了自己最为感兴趣的茶道话题,唐海一时也来了兴致,继续品评道:“湖州的龙井每年产量都有限,往往供不应求,更不用说这品质极佳的‘明前茶’了,那都是有价无市,可遇不可求啊。今年的湖州龙井新茶我这也是喝头一遭呢,说起来还是沾了吴明府的光啊!”

“海总管此言可是折煞吴某了啊。襄州问川唐家之人,可谈不上沾别人的光啊!”吴通低调地回应,转而又夸赞起唐灵杰:“昨天晚上听到灵杰贤侄年纪轻轻解起茶来,竟也头头是道,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有像海总管这样的鉴茶大师在背后时时指点呢!”

“那可不嘛!江伯是评酒行家,海叔是品茶里手,我那点儿东西都是跟海叔学的,要不这样,现在刚好说到这儿了,海叔你就再简单多讲一些呗!”唐灵杰忙怂恿道。

唐海闻言,指着唐灵杰无奈苦笑道:“你这孩子啊......”

“是啊,海总管就不要谦让了,我对这什么‘茶文化’也是一知半解的,趁着今天有你这个大师在,好让我也学习学习嘛。”吴通笑道。

唐海见耿明冲自己笑着点点头,也就不再客气,侃侃谈到:“这天下茶的种类虽然繁多,但最为众人所接受的分类方法还是传统的五大茶类分茶法,即根据制造方法的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

“其中绿茶又可细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四种,我们现在正喝的湖州龙井即是炒青中的特种炒青!”

“‘茶中之美数龙井’,湖州龙井位列天下名茶之首,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传统的龙井炒制有十大手法,分别为抛、抖、搭、煽、搨、甩、抓、推、扣和压磨,不同品质的茶叶又有不同的炒制手法。按产地可按照‘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个品类依次排列品第,一般认为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

说到这里,唐海又不禁端起茶杯,细细品了一口。

其他人受其言行上的影响,也不由拿起来各自的茶杯,想要用心感受其中的味道。

“龙井茶的采摘有三大要求:一是要早,二是要嫩,三是要勤。”唐海注意到堂内其余众人皆是聚精会神地听自己讲解,便也津津乐道:“具体来说,龙井茶的采摘时间一向都是颇有讲究的,以早为贵。在当地的茶农口中有流传过这么一句话‘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清明之前采摘的龙井被叫做‘莲心’,是最贵最好的。”

“龙井茶的采摘还以采摘细嫩而著称,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以采摘嫩度的不同分为莲心、雀舌、旗枪。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因其叶片幼嫩如莲子心。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叶形小巧如雀舌的称雀舌,其香气极为独特浓郁,是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芽茶。至于旗枪的得名是因为该茶经过开水冲泡之后,叶如旗,芽似枪。”

“采摘次数多,也是龙井茶的一大特色。长期以来,采大留小、分批采摘,已经成了习惯。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后期隔几天采一次,全年采摘在30批左右。”

言及此处,唐海举起手中的茶杯,感慨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茶即人生,要想在人生中取得真正的成就,必须要有远大的目标和执象,同时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时间,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品茶之道,传递的就是‘先苦才能回甘’的道理啊!”

耿明听到唐海的这番枨触,,也是深有同感地回应道:“茶道之中,静为先,和为贵,慢为功,福为本。”

“确实如此。喝茶,练的是心境,品的是生活,学的是做人!”吴通由衷地赞叹道:“耿将军和海总管关于茶之见解实乃高论啊!”

唐灵杰由于刚刚只顾解渴了,此时杯中空空,在给自己又续一杯的同时,还不忘提醒唐海:“海叔,其他几类呢?”

唐海慢慢放下手中的茶杯,继续向堂中其余几人讲解道:“烘青、晒青和蒸青三种的知名代表有黄山毛峰和华顶云雾、云青、襄西恩镇的玉露;”

“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三类,各自的代表为正山小种、滇红和祁红、叶茶和碎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