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太子继,秦复兴(1 / 2)

嬴政的虚心求教,显示了他作为帝王的责任感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他的问题直指当前局势的核心,寻求解决之道。

“如今天下蠢蠢欲动。先生可以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如果有,还能帮我,帮秦国吗?”嬴政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焦虑和期待。

李寅深深地看了嬴政一眼,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屏幕,洞察到嬴政内心的不甘和对长生的渴望。“六国遗民之所以心怀仇恨,不仅是因为国破家亡,更因为他们的利益被剥夺。立扶苏为继承人,不仅因为他是长子,更因为他具有超越时代的眼光,他会用仁德和智慧来安抚遗民的创伤,重新弥合天下。”

李寅继续说道:“原本以严刑峻法著称的秦国,在你第二次东巡封禅泰山,立碑宣告‘六王毕,四海一’时,就应该开始转变。是时候停止过度的军事扩张和严苛的法律,转而注重民生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嬴政闻言,叹息一声:“当年六国联军攻至咸阳城外,我本以为一切都完了。但咸阳的百姓给了我一次机会,我总以为还会有下一次机会,这种侥幸心理让我认为自己没有做错,至少没有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

李寅并不回避问题,他直言不讳地指出错误:“百姓的幸福很简单,只要吃饱穿暖便已足够。但帝王不同,他们渴望名垂千古。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开疆扩土,修建宫殿。但一个人死后,不过一杯黄土,那些宫殿又有何用?真正的名声,不是由宫殿的多少决定的,而是由能否为百姓带来福祉,能否为国家带来长治久安来衡量的。”

嬴政的思索反映出即使是一国之君,也需时刻自省和倾听智慧的声音。李寅的话语,穿越时空的界限,触动了这位始皇帝的心灵。

嬴政沉思着,李寅的话语在他心中回响:“这些年秦法的严苛,即便是身为老秦人的他们,也觉得有点难以接受了,更何况那么多曾经享受过荣华富贵的六国遗民。”嬴政深知,即使是他一手建立的法律,也可能成为民怨的源头。

李寅继续说道:“虽然我知道你为何要让他们来咸阳,首先放在眼皮下看着,其二以你的个人威望和军威压住,可不闻灯下黑吗?”这番话让嬴政意识到,即使是最严密的监控,也难以消除人们心中的不满和反抗。

“至于方法,我可以告诉你,但你做不到。”李寅的话音未落,嬴政便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你动手灭了他们的国家,现在你需要施行仁政,以此阻止更多的百姓参与造反,那你就得废除沉疴的苛刻秦法,还要给老百姓足够的实惠,比如灾年免去赋和税。”

嬴政听着,心中明白赋和税的重要性。税是国家的财政支柱,而赋则是百姓的负担。他知道,减轻税赋,尤其是在灾年,对于安抚民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李寅的话更加深入:“你灭了人家的国,人家恨你,这没毛病,你改过别人不会接受,反而会认为你有阴谋,那你只能换人,换一个你信任的人,他们也相信的人,一个被你逐出咸阳,且素有贤名的长公子扶苏自然就是最好的人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