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太子继,秦复兴(2 / 2)

嬴政听后,心中豁然开朗。他意识到,真正的改变不是单靠法令,而是需要人心的转变。扶苏,他的长子,有着仁德之名,或许正是那个能够带领秦国走向新时代的人。

扶苏作为秦始皇指定的继承人,他的第一条法令无疑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影响。他的大胆提案,经过与李寅和蒙恬的深入讨论,最终得以形成并实施。

“秦,奋六世之余烈,得天下归一;今载万世流芳之盛誉。”扶苏在法令中回顾了秦国的辉煌历史,同时展望了未来。他意识到,尽管秦国统一了六国,但百姓的生活并未因此而得到根本改善。他的法令旨在改变这一现状,将百姓的注意力从过去的仇恨转移到对未来的希望。

“亡,百姓苦,兴,百姓苦;天下何其之大,今东胡之故乡何故不能做他朝家园。”扶苏的法令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计划:将六国遗民迁移到资源丰富的东胡地区,让他们在那里建立新的家园,从而缓解中心地区的人口压力,同时促进边疆的开发。

法令一经发出,迅速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张良在看到这份法令时,立刻意识到了扶苏的深远意图。他用“东胡妈”这样的词汇,表达了对这一政策的惊讶和认同。

嬴政作为法令的第二个阅读者,他对扶苏的印象也因此发生了改变。他看到了扶苏的成长和智慧,意识到自己之前对扶苏的看法可能过于片面。嬴政的爱之深责之切,让他对扶苏有了更高的期待。

李斯等人在嬴政之后看到了法令,他们对扶苏的能力和胆识表示了敬佩。这一法令不仅体现了扶苏的政治智慧,也展示了他作为未来君主的责任感和担当。

嬴政的语气平和,透露出他不仅是一个统治者,也是一个关心子女成长的父亲。他对扶苏的培养和期望,体现了他对秦国未来和家族传承的深思熟虑。

“逐出咸阳也正是为了更好的锻炼他。”嬴政这样说道,他将扶苏的历练看作是成长的必要过程,也是对其能力的一种考验。

李寅对嬴政的提问作出了回答,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远方的了解和对政治局势的洞察:“头曼单于老了,但他培养出了一个凶狠凶猛的继承人,叫冒顿。”李寅提到的冒顿,即历史上著名的匈奴首领,他的崛起对周边国家都构成了威胁。

李寅继续说道:“在阴山之外还有更多的国家,其中在沙漠在西域还有三十六个国家,他们基本以匈奴为尊,或者说强者为尊。我建议找一个会说的,合适的人带足够的礼物,从咸阳出发,以使节的身份前往西域,这样不管是外交还是对东胡的战争都可以占据主要地位。”

嬴政对李寅的回答表示出兴趣:“这些地方,先生去过吗?”这个问题透露出嬴政对李寅见识的好奇,也显示出他对李寅意见的重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