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天下楼,观天下(1 / 2)

秦始皇的东巡不仅是对天下的巡视,也是对自身功绩的昭示。在悠悠香风中,祭歌声悠远,回荡在天地之间,表达着对祖先和神明的崇敬与祈求。而秦始皇,作为统一六国的始皇帝,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充满了深意。

在祭祀活动中,一篇祭文或许已足以表达敬意,但秦始皇似乎认为还不够。他决定添加一块石碑,以更长久、更稳固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思想和政绩。这块石碑,后来被历史称为“会稽石刻”。

会稽石刻不仅是秦始皇东巡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是秦朝文化和政治理念的重要体现。石碑上的文字,由李斯亲笔撰写,用严谨的篆书雕刻,每一个字都透露着权威和庄严。

石刻的内容,除了赞颂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还包含了对国家治理、法律制度、社会秩序等方面的阐述。它向世人展示了秦朝的强盛和秦始皇的雄心,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历史和未来的尊重。

在悠悠的祭歌声中,会稽石刻静静地立于会稽山下,见证了秦始皇的东巡,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辉煌。这块石碑,如同秦始皇的意志和梦想,穿越千年的时空,依然屹立不倒,激励着后人。

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李斯从……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秦始皇的举措,无论是祭祀大禹,还是会稽刻石,都不仅仅是为了彰显个人的功德。作为统治者,他的每一项决策背后都承载着深远的政治考量和战略意图。通过这些仪式和纪念物,秦始皇不仅在越地彰显了自己的神圣权威,更试图赢得越人的拥戴,巩固对新征服地区的统治。

在秦始皇祭祀的同时,李寅再次进入游戏,与扶苏和蒙恬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不仅是交流思想,更是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寅以这样一句饱含深意的话作为开场,引导扶苏和蒙恬展开更深层次的讨论。

扶苏回应道:“先生说得对,但扶苏深知,若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必须拥有足够的权力。就像当年力排众议,推动大秦直道的修建一样,只有权力在手,才能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扶苏在离开咸阳期间,亲眼目睹了民生的艰辛,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获取权力的决心。他明白,只有拥有足够的权力,才能真正改善民众的生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蒙恬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也深知权力的重要性。他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辅佐扶苏,实现他们共同的目标。

这次对话,不仅是对权力与责任的探讨,更是对个人抱负与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通过这样的交流,李寅、扶苏和蒙恬之间的理解更加深入,也为接下来的行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蒙恬与扶苏之间的深厚关系,建立在长期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之上。他们的对话,透露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权力传承的深刻认识。

蒙恬在扶苏表达了自己对权力的看法后,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先生让我们回来,可是能决定皇位继承人?”这个问题直指秦国政治的核心。

李寅的回答透露出秦始皇内心的矛盾和期望:“你们这位始皇确实决定继承归属于扶苏,只是目前仍有侥幸,八年了,他等了徐福八年了,还在期盼渴望,甚至于直接忽视继承人这个重要的问题,遗照早已写好,可就是不愿意颁布,当然我也明白,毕竟立了继承人,就等于分权,等继承人羽翼丰满,便是图穷匕见,这无关父子感情,实在是天家无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