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31节(2 / 2)

  此外辽东巡抚邱民仰,还有诸多兵备、通判、同知等文官,也纷纷坐好,不过众人都在坐在众总兵官的身后,毕竟此番军议还是以众总兵为主。

  此时刘衍看着洪承畴的精神很好,儒雅的脸上满是笑容,而且还不时向众将问好,命左右给众总兵、文官分发蒲扇,并且端出冰镇瓜果。

  刘衍也拿起一片凉瓜吃了起来,心中暗道:“看来战事顺利,洪承畴的心情不错啊,就不知道接下来,洪承畴准备如何进军了。”

  刘衍吃的还算矜持,再看其余几个总兵官,此时已经吃得满脸都是汁水,白广恩、李辅明、左光先几人更连皮都吃个干净,让刘衍错愕不已,你们几个好歹也是总兵官吧,怎么像是没吃过东西一般?

  众人吃了一阵之后,便心满意足的擦了擦手,洪承畴的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这是准备开始议事了。

  “今日诸位也都看到乳峰山的情况了,奴在有样学样,在乳峰山上修筑了大量的工事,就是想借此来消耗我军的兵力,本督决定不能被奴贼牵着鼻子走。”

  此时明军各部的夜不收拼着伤亡,不断对清军在乳峰山各处的布置工事进行探查。虽说清军哨骑阻拦得非常得力,不过青莱镇新军各营的夜不收大都装备了千里镜,可以在近处观察山上的情况。

  刘衍也命各营夜不收向自己禀报的同时,也抄送给洪承畴知晓。

  此时洪承畴已经命幕僚将这些情况整理出来,就在军议中向众总兵官等人通报起来。

  按照青莱镇新军夜不收的详细查探,清军的土墙壕沟布置主要集中在乳峰山、黄土岭两处,大多是那种两沟三墙式,依着各山岭层层布置。

  清军挖掘的壕沟与刘衍设计的防线非常相似,内都有陷井尖刺,可见清军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

  不过清军修筑的土墙或是石墙也有所不同,并不是刘衍设计防线的那种矮墙,而是一种类似寨墙的小型城墙,高约一丈左右。各处山岭平缓处,寨墙高,如城墙那般,人可登上寨墙作战,并设有多道寨门。险要处寨墙略矮,到人胸口处,以守军巡弋为主。

  这种寨墙算是主墙,主墙前面,挖有一道深深壕沟,使得寨墙事实上高约一丈多到两丈多。

  在这种寨墙壕沟前面,每隔一段距离,又挖掘有两道小壕沟。这两道壕沟略浅些,约有八尺深,壕沟后或设矮墙,或在边上布置拒马,打上木桩。木桩之上,则绑有绳索,绳上挂着铃铛,铃铛旁布置大犬,这是防止夜间有人偷营袭壕。

  乳峰山与黄土岭都由大小众多山岭构成,沿着每道山岭,清军都修筑了土墙壕沟。如此清军依托防线层层设防,就是攻下一道山岭,还要面对另一道山岭,明军各部要逼近到主峰之上,不知要如何苦战,不知道要折损多少将士。

  这还只是乳峰山、黄土岭的情况,根据青莱镇新军与其余各部明军夜不收的探查,清军还在多地布置了类似的防线,比如松山岭、毛家岭等地方,几乎将明军通往锦州各处的道路全部封锁住了。

  此时众人都是眉头紧锁,局势如此,看来想要解锦州之围,就一定要攻山,现在的问题是,是先攻乳峰山还是黄土岭?

  这里面的观点分歧,分别以青莱镇总兵官刘衍、宁远总兵吴三桂为代表。

  吴三桂认为,现在锦州危急,大军自然要优先攻打乳峰山,尽快打开进入锦州要道,以免夜长梦多。

  随后蓟镇总兵白广恩、山海关镇官总兵马科、密云镇总兵官唐通,以及祖大乐、松山副将夏承德、游营参将刘正杰等辽东一派将领的支持,毕竟众人或多或少都与吴家、祖家有关联,自然希望先行解救锦州城。

  对此刘衍当即表示反对,刘衍认为清军在乳峰山布置森严,刘衍认为清军就是想效法自己在巨鹿、济南的作为,借助山势防线消耗明军的兵力,明军绝不能让清军的奸计得逞。

  刘衍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清军在短时间内攻下锦州不大可能,明军就算解围,也不用急于一时。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扫清松山外围的威胁,如东面的黄土岭,东南的松山岭。只要明军扫除了这二处的清军兵马,进可解松山之忧,远还可以逼向小凌河,占领小凌河堡,顺着河道,攻击锦州东面。

  洪承畴看着争论的二人,也是微微皱眉,一时之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第三百三十四章 开始进攻

  吴三桂根本不听刘衍的解释,只是联合一众辽东将领,执意要先救锦州城。而洪承畴也是一言不发,做沉思状,其余如杨国柱、王朴等人,虽然都声援刘衍,但却也并不是多坚持,显然都在观望着洪承畴的态度。

  刘衍见状只好耐着性子,继续说道:“督臣、诸位,我军只要夺下黄土岭,不但可以从侧面威胁乳峰山等处,且我军只要以一部驻守于黄土岭之上,日后从小凌河取水就方便多了,现在我二十几万大军只靠一些水井饮水,这也是一大隐患,如果清军封锁我军水路,天气再继续炎热下去,我军势必用水困难,这种局面之危险,可是堪比截断粮道的!”

  刘衍提到水源问题,王朴、杨国柱等人便来了精神,毕竟是事关各部大军安危的大事,众人纷纷声援刘衍,就连那几个辽东将领也变得犹豫了起来。

  不过吴三桂依旧坚持己见,认为只要援军打到锦州城下,解了锦州之围,一样可以从锦州一带获取水源,两全其美之事,为什么不干?

  于是,大堂上的一众将领分成了两派,分别以刘衍和吴三桂为首,众人互不相让吵成了一锅粥。

  见此情形,洪承畴依旧神情和蔼,不过眼神中却闪过一丝愠怒。监军张若麒与监军马绍愉则是眉头紧锁,不过既然洪承畴都没说话,二人便忍着也没说什么。

  众人吵了一阵,吴三桂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便对刘衍说道:“方才刘总兵认为我军攻下黄土岭后,就可以从侧面威胁乳峰山等处?可是按照本镇麾下探查到的情报,西石门那边,同样有奴贼重兵布防,从那边进攻,我军同样要面对易守难攻的山体防线,与进攻乳峰山有何区别?”

  刘衍说道:“吴总兵说得不错,不过相对而言.奴贼兵马的主力集中在乳峰山西面,就在进入锦州的要道上。而西石门那边兵力较少,而且山势平缓,有利于我军攻山,若攻入西石门我军便可顺山岭丘陵,直达女儿河边,从而威胁围困锦州南面的虏贼大军,一样可以解锦州之围。”

  “而且两害相权取其轻,从方略上来说,攻下黄土岭后,我军可腾挪的地方就多了,向东可过小凌河,向西可攻石门山,将战场主动权牢牢握在我军手中!”

  刘衍说完,众人都不说话了,吴三桂也被反驳得哑口无言。此时洪承畴赞许地点了点头,辽东巡抚邱民仰和监军张若麒、马绍愉也是没有意见。

  宣府镇总兵官杨国柱见众人被说得无话可说,当即说道:“末将附刘总兵之意。”

  大同镇总兵官王朴、山西镇总兵官李辅明、援剿总兵左光先也先后站出来支持刘衍的方略。

  就连山海关镇总兵官马科、密云镇总兵官唐通都有些摇摆起来,其余等人更是默不作声,只有吴三桂依旧有些不甘心,但是却又找不到反驳刘衍的由头。

  至此,洪承畴见众人的意见差不多达成了一致,便拍板定了下来,只不过讨论到具体如何攻打黄土岭,众人就又吵成了一锅粥。

  杨国柱、李辅明、左光先、白广恩等人争抢着主动请战,想要拔得头筹,马科、唐通、王朴则担心自己被调到第一波攻山,所以不断强调攻山的难处。吴三桂依旧沉默不语,其余众人或是准备争功,或是想要保存实力。

  但是众人都出奇一致的没有提及青莱镇新军,这让刘衍有些意外,原本刘衍还以为自己肯定是首当其冲,被洪承畴和众人推到前面去啃硬骨头。

  不过刘衍看着争吵的众人,心中随即就想明白了,自己与青莱镇新军就是这支大军的王牌,没有人会一上来就将王牌丢出去,否则下面还怎么打?

  此时洪承畴说道:“根据各部哨探回报,松山岭之地,主要驻扎的是东奴镶蓝旗一部、正蓝旗一部,还有一些蒙古骑兵,人数过一万,具体多少,也难以查明。”

  “黄土岭之地,则是盘据了大量的八旗汉军,拥有众多红夷大炮、鸟铳等火器,实力很是强劲。此外还有一些正白旗、镶白旗的鞑子依山险而战,鞑子骑兵则随时可以从山上冲下侧击我军。如此,黄土岭其实非常不好打。”

  众人都是皱眉深思,兵备道蔡懋德在松山时日颇久,对当地地形了解,他献计道:“督臣,我军可效法奴贼,在黄土岭与松山岭之间的平川挖掘壕沟,断了两地的联络。这样黄土岭、松山岭不能连成一片,等同都是孤军作战,我军便可以分而击之。”

  兵备张斗不同意,说道:“就算松山岭的奴贼骑兵不能支援黄土岭,还有乳峰山与石门山的奴骑,我军难道还能将几处都挖了壕沟?”

  蔡懋德不以为然,说道:“张大人说得对,不过我以为能断一处是一处,总比他们三、四处连成一片的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