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31节(1 / 2)

  此时明军各部齐头并进,各镇兵马都是结阵而来,无数大大小小的战阵很是壮观,骑兵在前,步军在后,无尽的红甲,无穷的长枪火铳,旌旗密密,真是大军如海,似要要达天边尽头。

  而明军阵中的战鼓声,也震得皇太极等人心头一震一震的,好像每一锤都敲在众人的心头。

  忽然皇太极目光一凝,就见一片晃动的海洋旗号中,几面大纛旗分外醒目。

  皇太极手一伸,便有奴才奉上了一个千里镜,皇太极持镜眺望,其余多尔衮、多铎、豪格、济尔哈朗等人都拿着千里镜,往明军阵地看去。

  只见一面巨大的浪涛日月旗旁边,除了有洪承畴的大纛之外,刘衍“青莱镇总兵官,刘”的大纛也是格外显眼。

  皇太极曾多次复盘巨鹿之战和济南之战,结果无一例外,即便是自己亲自统军,对阵当时的刘衍,也难以取得大捷,最好的结果就是惨胜,付出八旗被打残的代价,才能取得的惨胜!

  此时不光是皇太极,望见刘衍大纛的多尔衮、多铎等人也是恨得咬牙切齿,既愤怒又有一丝恐惧。

  济尔哈朗、阿巴泰、代善等人也是神情严肃,众人都言,洪承畴本就善于用兵,现在明军各路精锐都聚集在此,又有刘衍这样的强军在侧,此战怕是不好打了。

  当日,洪承畴率领明军主力到达松山堡,与松山守将官兵,还有先前支援的山西总兵李辅明、宁远总兵吴三桂汇合,随后大军围绕着松山堡安营扎营。

  此时明军各部按照洪承畴在杏山时的方略布局,在松山堡与乳峰山之间停留,主要分布在松山堡的东、西、北三面扎营,形成一个环松山城的布局。

  刘衍率领的青莱镇新军兵力最多,战力也是最强的,被洪承畴部署在北面,正对着乳峰山的清军主力。

  对此刘衍也没说什么,率领各营前去扎营了。

  转眼到了黄昏时分,明军各部陆续扎营完毕,在松山堡周围,明军的营垒绵延十几里,各营部署得井然有序,看得山城上的皇太极叹服不己,洪承畴的确是治兵有方。

  原本皇太极还有意夜袭明军大营,可是此时见明军各部的营垒毫无漏洞可言,整个防守部署严整,夜袭的话根本毫无胜算,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与此同时,洪承畴也召集各镇总兵官,连同监军张若麒、监军马绍愉一起,在大队家丁、护卫的保护下,出营登上松山堡墙,观望乳峰山上清军的部署情况。

第三百三十三章 战前争执

  此番北上驰援锦州城,刘衍带上了十几个自造的千里镜,此时已经分别送给了洪承畴和各镇总兵官,就连马科、唐通,以及监军张若麒、监军马绍愉也都各自分到了一个。

  众人看着手中做工精良的千里镜,都是爱不释手,纷纷向刘衍致谢。

  马科也是尴尬的笑着说道:“呵呵,刘总兵真是豪爽,谢了,谢了!”

  随后刘衍与众人纷纷手持千里镜向北眺望,看着乳峰山等地,众人的脸色都有些凝重。

  其他人心中作何感想不知道,刘衍心中却是有些感叹,自从野猪皮努尔哈赤起家之后,清军行军打猎冬则立栅、夏则掘壕,对挖掘壕沟这种土工作业可以说极有心得。

  此次的锦州之战,清军更是将他们的挖壕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虽青莱镇新军夜不收有情报传来,不过亲眼所见清军挖的壕沟,刘衍还是叹服。

  此时乳峰山上清军的壕沟非常复杂,虽然众人没有亲临其境的观看,但是在如此近的距离上,使用千里镜观望,也可以看得八九不离十。

  清军壕沟上都有桩子,桩上有绳,绳上有铃,铃边有犬,条条防线布置得十分严密,这便是典型的渔猎民族营地的警戒方式。

  洪承畴望了一会儿,便对众人说道:“我军营垒四周,也要抓紧时间挖掘深壕、设立木栅,防止清军夜袭与骚扰。”

  众人赞同。

  当日双方之间便发生了斥候战,明军的夜不收与清军的斥候不断互相试探、厮杀,双方互有伤亡,谁也没占到便宜。

  松山堡与乳峰山一带战云密布,两处山上山下,都是旌旗遍布,充斥着浓浓的战场气氛。

  随后夜幕降临,双方的军队都开始生火造饭,明军各大营地中,一处处篝火点燃了起来,各处营地内人叫马嘶,还有庞大的车队,连续不断的从杏山等地往松山大营运粮。

  刘衍心中有些激荡,这种双方数十万人马的大会战,自己之前只是从史书中见过,此番还是头一次参与其中,说不激动那是假话。

  亲卫营的营垒内,刘衍一边走着,一边看着营中将士热闹喧嚣,然后随着鸣金吹角,放炮打鼓,夜巡、夜号、灯火、明暗一一申定,亲卫营以及周边各营都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刁斗上梆鼓声不断传来。

  到了最后,新军各营的悬灯一一亮起,不论明清双方的营寨中,都是星星点点的灯光。随着天色越暗,越觉灯火通明,从松山堡周边到乳峰山上,更形成一片灯海,非常的壮观。

  刘衍顶盔披甲,静静的看着这一切,微微皱眉,心中在想着此战会如何发展,新军将士又将如何应战。

  在刘衍的身后,王越、汪博、张义、沈拓、苗绍、许铭等几个都指挥使、游击将军,炮营指挥使钱樰、镇抚官荀景云、医部部长鲍学镇、情报司司丞吴国金,以及情报司探查曹主事王阳都站在刘衍身后。

  就在这时,中军一名参将策马而来,专门向刘衍传递军令,命刘衍立即前往中军大营参加军议。

  “这么晚了,还要军议?”

  刘衍微微皱眉,嘱咐众人各自回营督军,要加强戒备,自己则是带着一旗护卫前往中军大营。

  刘衍的营地在松山堡北面三里外,大同镇总兵官王朴、宣府镇总兵杨国柱两部的营垒就在青莱镇新军的左右两翼,三支大军相距很近。

  没过多久,刘衍便抵达了松山堡内,洪承畴的督标营就驻扎在这里,中军也设在堡内的官厅之内。

  松山原本只是一个驿站,自从满清崛起之后,松山驿站便经过屡次扩建,形成了如今的堡垒规模。

  此时松山守将有松山副将夏承德、松山游营参将刘正杰、松山参将樊成功、城池守备尚誉第、城守坐营游击葛朝忠、宁前道兵备张斗、锦右管粮通判朱廷题等人。

  刘衍到达松山堡南门的时候,正好遇到了王朴、杨国柱、吴三桂几个大将,几人相见寒暄了一番,便一同进入松山堡内。

  刘衍借助街巷两侧的火把,观察着堡内的情况。松山堡建于低洼地,此时夜晚还是比较凉爽的。松山堡内建有营房、粮仓、草料场、武库、马场等设施,城头上还部署了不少的火炮。

  洪承畴的总督行辕就在原兵备府,靠近城池东面,众人策马很快就进入府邸内。

  刘衍等人下马进入,只见行辕大厅宽阔,一进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一阵凉意迎面而来,让众人精神一振。上首与下面两边都摆满椅子,后面还有几面屏风,洪承畴督标营的亲卫领着众人一一就座。

  除了刘衍几人之外,蓟镇总兵白广恩、山西镇总兵官李辅明、援剿总兵左光先、山海关总兵马科、密云总兵唐通等人也先后到达,一众总兵相见,又是一阵寒暄谈笑。

  大堂上,刘衍仍坐右首第一位,随后杨国柱、白广恩、李辅明等人一一就座。洪承畴也已经坐在上首,监军马绍愉、监军张若麒坐在两侧,众人都已经坐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