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32节(1 / 2)

  经过一番争吵,这场军议一直到黎明时分才进入尾声,洪承畴也定下了攻打黄土岭等处的人选。

  由宣府镇总兵官杨国柱、山西镇总兵官李辅明各率本部兵马,正面攻打黄土岭。蓟镇总兵官白广恩、宁远总兵吴三桂率部阻击松山岭的清军攻击。大同镇总兵官王朴率部在松山东北方向布防,阻击乳峰山一带的清军进攻。

  此外山海关镇总兵官马科、密云镇总兵官唐通率部在松山堡西面布防,防止清军从西面进攻。

  援剿总兵左光先所部作为预备队,与督标营一起暂时留守中军。

  青莱镇总兵官刘衍所部新军部署在黄土岭以南五里处,作为此战的机动兵力,视战场局势投入作战。

  一切都已经部署完毕,洪承畴与众将都信心很足,此战如果取胜,那锦州之围甚至可能不战自解,战局将会彻底倾向大明一方。

  可是刘衍却盯着舆图上黄土岭的位置,眉头紧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洪承畴刚与众人笑谈了几句,便注意到刘衍这边,然后问道:“刘总兵想到什么了,可否与大家说一说?”

  刘衍指着舆图上黄土岭的位置,说道:“奴贼大军在黄土岭等处山上部署了大量的火炮、火铳等,奴贼兵马驻扎在山上,他们的火器居高临下射击,可谓占尽了便宜,势必会对我军的军阵造成较大的伤亡。”

  “此外,我军各部虽然也装备了大量的火炮,可是此战是攻山之战,我军火炮自下而上轰击山地,本就吃了大亏,火炮受到仰角的限制,根本无法对山体中上部轰击。再加上奴贼在黄土岭之上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我军火器的威力还要再打折扣。”

  随后刘衍看向众人,说道:“所以,此战诸位都要做好心理准备,我军攻山,肯定要承受一定的伤亡。”

  众人的脸色瞬间变色,洪承畴也没注意到这一点,眉头紧锁,问道:“刘总兵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刘衍思索了片刻,说道:“办法还是有的。”

  “刘总兵就快些讲讲。”

  “首先,各部要多准备一些竹筐、麻袋,装上泥土挡在大军阵前,可以有效阻挡奴贼火炮的轰击。”

  “其次,各部军中都有不少各式火箭、虎尊炮等火器,这些火器的威力虽然比不上奴贼部署的火炮,但是胜在数量够多,而且自下而上轰击也方便。”

  “特别是虎尊炮,甚至可以让将士们抬着前进,一路走一路轰击,专门打散弹,或者是灰瓶,如此当能给奴贼兵马造成不小的杀伤。”

  刘衍是军中公认的,最善于使用火器的将领,此时刘衍的一番话,顿时让众人拨云见日。

  杨国柱笑着说道:“如此我就放心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奴贼死的比咱们多就行。反正我军中有不少大火箭,等到进攻的时候,一股脑的全射出去,最好是将黄土岭给烧着了,烧死那些狗鞑子!”

  李辅明也笑着说道:“没错,此战我要把军中的虎尊炮都集中起来使用,专门打散弹,遇到奴贼的矮墙和大股兵马,就一股脑的轰击过去,看谁的火力强!”

  洪承畴见众人如此士气,也是心中高兴,说道:“不过诸位将军也要多准备些麻袋和竹筐,本督也会派督标营的人马协助各部准备的。”

  “谢督臣!”

  此外洪承畴还决定,将督标营携带的大量火箭、虎尊炮拿出来,支援杨国柱、李辅明两部攻山,让二人又是一阵感谢。

  不过虽然在攻山之战中,明军火炮更为吃亏,但是也要多调集一些,以便增加明军的火力。

  于是洪承畴将督标营以及松山堡上的火炮,全部调拨给杨国柱、李辅明两部,使得二人军中大大小小的火炮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三百多门!

  如此数量,就连刘衍也是惊叹不已,要知道自己的炮营也才装备了两百多门各式火炮。可见明军装备的火器数量之大,就算是后世鸦片战争时期,满清也没有这样豪华的重火力。

  接着,刘衍又为众人打气说道:“诸位也不必过于畏惧奴贼的红夷大炮,只要拼着伤亡抗过他们的射程,他们从山上往山下打,反而没什么用处,在山脚下便是红衣大炮的射击死角。据我估算,山脚下百步之内,奴贼的红衣大炮都无法打到,那里便是我军火力称雄之地!”

  刘衍又略略解释了一下盲区的问题,山上虽然打得远,但因为视野原因,只要冲过他们射程,反而火炮不能打到目标。

  这下杨国柱与李辅明等人更加放心了,洪承畴也是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随即命众人各回营寨,准备进攻黄土岭。

第三百三十五章 从未有过的火炮轰击(一)

  明军各部的夜不收不断探查黄土岭、松山岭以及乳峰山各处,而各部清军的斥候也不断向松山堡等地渗透,双方的哨骑你来我往,不断将各种情报送回各自军中。

  此时在松山岭的顶峰,有一座破旧的墩台,四周都是清军大旗,或是正蓝旗,或是镶蓝旗,大队的清军将领、士兵密密麻麻的站在墩台四周。

  而在墩台的上面,两杆织金龙纛正在烈日下耷拉着,好像无精打采一般,在龙纛下面,八旗满洲镶蓝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与正蓝旗旗主肃亲王豪格并肩站在,二人身后,便是两蓝旗的巴牙喇纛章京、梅勒章京、甲喇额真等部下,众人都与济尔哈朗、豪格一同,向远处眺望着。

  在墩台的四周,大批的两蓝旗巴牙喇兵士兵围在四周,这些清军精锐清一色的明盔明甲,精良的甲叶外露,众人从里到外都是三层重甲,即便在烈日之下,也是一动不动,可见其部之精悍。

  而这些巴牙喇兵士兵全都是人高马大、极其健壮之辈,他们手中的兵器基本上都是厚背大刀、沉重的大锤、虎枪等,每人的身上都是强弓、重箭,战斗力非常的强悍。

  济尔哈朗与豪格手中都拿着千里镜,虽然没有青莱镇新军装备的千里镜精良,可是也很难得了,至少此时的明军绝大部分都没有千里镜这种装备。

  此时二人通过千里镜观望着,只见远处明军已经开始部署火炮,即将对黄土岭展开轰击。

  看了一阵之后,豪格眉头紧锁,说道:“郑亲王,我看还是出兵进攻明军炮阵吧,不能等着明军开炮。以我大清勇士的战力,只要出动数千铁骑对明军炮阵进行侧击,定可让明军大乱,尽数摧毁山下的明军火炮!”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说道:“肃亲王要慎重,洪承畴已经在明军炮阵的侧翼部署了兵力,至少有数万人马,我军就算出击也难以突破明军的防卫。而且我松山岭守军与黄土岭守军本是一体,以陛下的命令,我军必须要等待黄土岭方面的信号才能出击。”

  豪格见济尔哈朗将皇太极抬出来压自己,心中不悦,冷哼一声,说道:“看那支明军的旗号,是吴三桂所部,后面还跟着众多的民夫,看这架势,是要在黄土岭与松山岭之间挖掘壕沟,效法我军战法。如果咱们再不出击,两处的联系就要被切断了!”

  济尔哈朗还是摇头,说道:“肃亲王稍安勿躁,松山岭与黄土岭之间地形平坦,都是宽广之地,明军没那么容易切断我军联系的,再等等,即便要出击,也要等到明军疲惫之时,而不是现在。”

  此时豪格见济尔哈朗始终不愿意出击,皇太极又点名让自己为副,济尔哈朗为主,所以豪格虽然心中恼怒,但是却没有办法。此时清军军法严格,豪格即便再怎么跋扈,也不敢违抗军令,只好强压住心中的怒火,看着远处一言不发。

  此时明军的火炮大部已经部署好,而清军这边最前沿部署的兵马都是汉军旗以及朝鲜兵,豪格微微皱眉,暗道:“就不知道那些汉狗与高丽狗能不能停住了。”

  与此同时,在黄土岭的主峰上也有一处墩台,当地人称之为东岭墩台,东岭墩台是一个二层空心墩台,高约五丈,周阔十八丈,建有箭窗垛口,环楼皆以大条石砌构。

  在这处墩台之上,竖立着许多织金龙纛,有八旗满洲正白旗龙纛、有镶白旗龙纛,还有一些汉军旗固山额真的龙纛。这些龙纛与满洲旗主龙纛相差不大,区别只在于汉军有月,蒙古、满洲龙纛无月。

  除了这些满清的旗帜,在墩台上还有一杆高大的太极旗帜,那是朝鲜主帅的旗号,此时领军的是朝鲜国的右议政金自点。

  朝鲜国此时实行类似与大明的内阁制度,设领议政与左右议政各一名,三人均为正一品,三大议政号称“三公”、“三政丞”。

  自从丙子胡乱之后,朝鲜亲明的西人党彻底失势,亲淸的洛党得势,代表人物就是这右议政金自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