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古槐街上的惨案 47(2 / 2)

虎头摆手道:“娘,不用了,我布袋里有钱,下山时师父给的。”

出门后。

囡囡微微翘起脚来用手指戳了下虎头的小脑袋,“你不要不会要了给姐花,傻了吧唧的,钱哪有嫌多的,成天念经都念傻了,你个大笨蛋。”

“想吃糖不?”

“想啊,不是……你什么意思?”囡囡警惕地看了虎头一眼。

“听话,哥就给你买糖吃,不然,哼哼……”

“哈,臭虎头,几天没见长本事啦,你这是要反天啊,没大没小的,竟然还敢威胁姐,看我不告诉娘,让娘打烂你的屁股。”

……

娘就是囡囡的尚方宝剑,只要她一提到娘,甭管虎头多大的能耐都不灵了,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这或许就是唐三藏念紧箍咒,一物降一物吧。

……

这时节,要说哪儿最热闹,无疑是兴安镇上的古槐街了。

古槐街宽三丈有余,即便在街道两侧支上摊子,也足以容纳八马并行,但现在却是处处人挤人、人挨人,愣是把一条宽敞的大街变成狭窄逼仄如三尺巷一般,迎面来个人都不得不侧身避让,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肌肤相亲,呼吸可闻。

“瞅着点儿路,哪个天杀的把老娘的绣花鞋给蹬掉了……”

“别挤啦,这是葫芦,别把俺刚打的香油弄洒了。”

“大婶,你那手不拉着孩子,抓我……”

叫卖声、骂街声、呼爷叫儿声,声声不绝于耳,人如潮涌,过年赶集的热火劲爆棚,挤着吵着闹着,好像这天也不那么冷了。

再有三天就是除夕了,十里八乡的人蜂拥而至,趁着年前来采办年货。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人来这并不是为了办年货的,很多是为了揩油来的,譬如地痞无赖、无良纨绔,小偷扒手……

虎头与囡囡斗嘴归斗嘴,却是从小就打闹惯了的,往往一扭脸的工夫,就从冷若冰霜就到春暖花开了。

刚才还打打闹闹的两人,看到这满坑满谷的人流后,为了防止被人群挤散,还是很有默契地手拉手,毕竟这世道不太平,古槐街大了,什么人都有不是。

二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挤到卖麻瓜糖的王二麻子摊前。

王二麻子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或许是常年风吹日晒的缘故,肤色显得有些黑,但他脸上并没有麻子,据他自己说,这麻瓜糖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或许是祖上某代有的人脸上有麻子,久而久之,大家叫顺嘴了,这“王二麻子”的诨名也就成了麻瓜糖的招牌。

麻瓜糖是用糯米做的,有软硬两种口味。

硬的酥脆,软的粘牙,糖的表皮上滚了一层炒熟的芝麻,一口咬下去,又香又甜,兴安镇附近的百姓们,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吃,也是每年过年时家家必备的年货。

摊子前的生意非常红火,一家四五口人一起招呼,都有些手忙脚乱。

奇怪的是,偌大一条古槐街上就他这一家卖麻瓜糖的,据说,以前不是没人眼红这门红火生意,也有人照着做,但做出来的口感与王二麻子家的麻瓜糖简直是云泥之别,久而久之,摊子前的人日渐稀落,那些妄图分一杯羹的人也就断了念想。

麻瓜糖好吃不贵,才五文钱一斤。

即便如此,也有好些人家碍于囊中羞涩,只买得起一两斤供奉祖先,剩下的才舍得给老人孩子解馋。

虎头买了五斤,才拿到手,囡囡就迫不及待地抱着纸袋吃了起来。

“好甜哦!”囡囡微眯着眼睛,一脸的享受,掏了一块递给虎头,“你尝尝。”

虎头刚把糖放进嘴里,还没来得及嚼,猛然听见人群中发出一阵骚乱,扭头一看,只见五匹高头大马横冲直撞,即使面对汹涌如潮的人流,依然无所顾忌,手中的马鞭朝着人群猛抽,一时间,人流如被飓风蹂躏的野草般,杂乱踩踏在一起,哭爹喊娘声四起,哀嚎一片。

骑行在最前面的人高声喝道:“快闪开,公差办案,缉拿朝廷重犯,如有阻拦,死伤勿论。”

虎头这时才注意到,一个身材并不高大,身穿破烂羊皮裘的人踩着行人的肩膀、头顶疾奔而行,在人潮中兔起鹘落几个回合,不到盏茶的工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事发突然,没等人们反应过来,那人就像一阵风般吹过。

那群骑马的公差眼瞅着逃犯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逃走,竟然无可奈何,一时怒火中烧,将心中的怨气全都撒在了无辜百姓的头上,手中的马鞭子抡得风转,充耳不闻妇孺老弱的苦苦哀求,更无视这地狱般的人间惨状。

百姓们只敢怒目而视,却无一人敢挺身而出。

人流慢慢散去,古槐街上一片狼藉,血污满地,街上横七竖八倒下了无数死伤者,而那些骑马的公差则毫不顾忌地上那些人的死活,此时更是抽出腰中弯刀,向着挡住去路的人群猛砍猛劈过去,那些逃得慢的人像庄稼般被他们乂倒。

虎头微微摇了摇头,轻叹一声,“咱回家吧。”

囡囡此时估计也被这瞬间发生的惨剧给吓坏了,小脸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