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洋湖仗义救人(2 / 2)

“外婆,外婆,快来啊!”

外婆李氏,刚做好饭,隐约听到有人喊,走出去一看,是外孙又回来了,还抱着个人,赶紧叫儿子媳妇快出去帮忙。小玉麟,看到外婆,脚立马软了,摔到下去,抱着的女孩也摔在一边。一家人赶紧把人背进去,只见这女孩面黄肌瘦,一动不动,不知患啥病,好在外婆大半辈子过来的,遭遇过饥荒,看出这女孩是闹饥荒饿的,给她灌了点水,又煮了点稀饭喂了两口。这女孩才有了意识,睁眼看到有个小男孩,眼睛黑亮亮的望着自己,脸刷的一下红了起来。知道是这家人救了自己,急忙跪了下来,要磕头,一下又摔到了,玉麟赶紧扶住。原来这女孩姓梅,叫梅小姑,今年才十二岁,比玉麟大两岁,徽州绩溪人,家里遭受了灾,村里没吃的,跟着灾民进城讨吃食,有个邻村表婶看她长得齐整,给了家里几个铜板,说要带她去戏班子唱戏。家里没法子,只能让她去跟着去了,谁知这天杀的表婶把她带到城里转手卖给了人贩子。人贩子又把她带到了安庆府,准备卖到青楼。趁着人贩子和老鸨讨价还价的劲,小梅悄悄逃了出来,人贩子一路追,她一路跑,跑了几天,没得吃一粒米,好不容易来到湖边,正想捧一把水喝,刚弯下腰就歪了下去——饿晕了。

外婆看着着可怜的小女孩,眼眶湿润了,想起自己的早夭小女儿,要是还活着也这么大了。这大概是菩萨显灵,感念她思念幼女把小梅送到她家来了,说着就收留了小女孩。从此,玉麟多了一个小姨,外婆叫她梅姑,让他管这小女孩叫梅姨。他撇撇嘴说:“我才不要叫姨呢,她比我也大就大了两岁。”回到家跟父母说明情况,不仅没被骂,父亲难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母亲还夸他勇敢心善,做了件大好事,好人有好报。

小梅姑在王家养了半个月,身子慢慢恢复过来了,脸上逐渐多了红润,头发有了光泽。她很感激是玉麟救了她,还把她带到这么好的人家来,心里打定主意要好好报答玉麟。平日里她帮外婆他们干活,收拾家务,忙里忙外,也经常帮玉麟收拾书包,浣洗衣物,送他上学,像姐姐一样呵护着他。玉麟也多了个玩伴,常去外婆家跟小姑玩耍,说私塾里的学的新鲜事,教她写字,背《三字经》。一来二去,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过了两年,小梅姑长高了,人也出落得很清秀,微风拂过她的刘海,显现出细细的柳叶眉,杏仁般的大眼睛,纤巧挺直的鼻梁,樱桃大小的嘴唇,尖细的下巴,瓜子脸型,话温声细语,银铃般的清脆悦耳,品貌虽无沉鱼落雁之姿色,却也有几分小家碧玉的俊俏;村里村外的小伙子大姑娘,见到她都要攀谈几句,有些新鲜果品都要拿点给她尝尝鲜。

一天小梅发现玉麟忘带了一篇老师布置的练习字帖,赶紧给他送去私塾,正走到靠近私塾的围墙边,有两个外村来的学生拦住了她的去路,说着些流里流气的话。

“这小伙娘是谁家的?也来上私塾偷听先生讲课?还是看哪个相好的?”

“小妹妹长得可俊了,给我做媳妇吧!哥一定会好好疼你的……”。

小梅羞得一下脸红了,正要走开,两个人一前一后拦住了她得去路,还动手拉扯,把包袱扯了下来,包里的字帖扯烂了,小梅委屈得蹲下地哭了出来。这时私塾里跑出来个小学生,把这二人推开,几个人就动起手来。原来着小学生是玉麟,她听到外面吵闹跑出来,看到有人欺负小梅,怒从心头起,男子汉的保护欲立马冒了出来,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立刻动手来的实在,和他们两个拳打脚踢、拌跤。虽说他长得稍瘦小,可从小在父亲拳脚得磨砺下,真不含糊,一会把另外两个高大的男生打爬下了,自己也被抓了几下。

小梅在旁边劝架,让他不要打,眼看劝不住,作业还被踩得更加烂了,一时急红了眼。直到先生出来,把几人狠狠得训一顿,打了十戒尺。

古代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农村女孩没得书读,只能帮家里干些粗活。小梅在听玉麟背书写字,跟着认识几个词,她很用心,认字很快,会背几首古诗词,甚至也可以对些简单的对子,有时玉麟绞尽脑子想不出的文章,小梅在旁边提点两句就想通了。姐弟两人感情很好,常在一起干活、玩耍。

有相聚的日子,也有分散的时候。玉麟13岁的时候,他的祖母去世了,兄弟二人跟着父亲彭鸣九回衡州府老家奔丧。玉麟和小梅姑依依不舍,小梅姑给他做了几双鞋,又扯了贴身衣服的布料做了一块梅花刺绣交到他手里,送到十里长亭,眼看望不到人,往回走的时候的小梅姑的眼泪悄悄地流出来,沾湿了一片衣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