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去大陆(2 / 2)

“不好意思,我已经做过走私贸易了。所以有清国方面的合作者。这个国家也不亚于朝鲜,不,是比朝鲜更行贿的国家。”

阮和君现在算是共犯了,宋客柱欣然吐露了秘密。

“是啊,但是我想画更高的线。”

“其实我很好奇这个。云岘宫到底想和谁接触,所以直接派军队大人来?”

“去天津的话会有答案的。”

李善笑着没有明确回答,宋客主也点了点头。

“知道了,那就在这里得到水和粮食供应,然后去天津吧。”

船又转向西北方向了。从支部到天津可以很容易地沿着黄海沿岸航行。

根据1858年天津条约,随着天津的开航,北京的外港天津大幅增长。许多看起来像是西线的轮船沿着海岸向天津移动。

“君大人,现在告诉我,您到底要在天津见谁?”

安永钦似乎也再也受不了了,问起了秘密。

北洋大臣,职礼总督李鸿章。

“这,是李鸿章吗?!”

宋客主吓了一跳,喊道。代替北洋的直隶总督李鸿章。是比他想象的还要大的人物。

“是的,我要见李鸿章。转达朝鲜的意愿,是不是应该见见总管清国对外政策的李鸿章?”

“……其实并没有提前预约。”

首都北京的京畿地区直隶总督,也是管理上海以北所有港口的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在行政、军事、外交、通商全领域总管洋务运动,堪称清朝的最高实力者。

可见,见到各国使节都想见到的最有实力的人通常不是件难事,但李善相信他会很容易见到自己。

“大院君派来的朝鲜王子,当然这个也可以管用。“更重要的是朝鲜的跨大西洋建交问题。”

1879年,李鸿章对日本吞并琉球感到惊讶,他担心日本扩大对朝鲜的影响力。劝告朝鲜与西方各国建交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西方与朝鲜建立关系,日本就不敢占领朝鲜。

李鸿章向有交情的精神中枢副使李由元发送亲笔信,劝他“以夷制夷”,劝他与西方建交,但遭到婉拒,情况令人失望。

事实上,虽然朝鲜朝廷即将转换为建交,但官方立场是“不与西方交流”。对于不知道朝鲜内部隐秘情况的李鸿章来说,他想用其他方法劝其建交。

李善正想攻占这一点。

“李鸿章现在希望朝鲜与西方建交。我也迫不及待地希望如此。“可以说利害关系是一致的。”

朝鲜内部也曾试图与西方各国进行交涉。

1874年,在与日本建交之前,开化派领导人、译官吴庆锡曾访问英国驻北京公使馆秘密试探建交。

直到1880年,开化派密派到日本的僧侣李东仁访问了英国驻东京公使馆,秘密讨论建交事宜。

朝鲜朝廷也计划很快派遣金弘集到日本担任守信使,金允植到清朝担任领航使,讨论与西方建交。

他们在当代朝鲜属于最通晓国际形势的一类,但都对西方知之甚少,对西方的意图茫然若失

与他们不同的是,不仅是清朝,对列强的外交政策也有着深刻的了解。

仅在天津就有列强的领事馆,打算借此机会与多个国家进行非正式接触。

“这是我自己的路,也是朝鲜的路。”

偷渡船进入天津港。不愧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外港,也是向西欧列强开放的港口,天津港被西方众多的轮船挤得水泄不通。军舰从偷渡船旁边经过。与之相比,朝鲜的船就像渡船一样。

“这就是最明显的现实列强和朝鲜的区别。西方的大型轮船和朝鲜的小帆船。今后要尽快缩小这个差距。”

面对李善的解释,安永钦、张武荣、宋客柱都点了点头。看着眼前的西方军舰,不得不感受到威慑感和力量的差异。

“现在的朝鲜只不过是在粗糙的海上航行的一叶扁舟而已。为了安全航行,需要那么大又结实的轮船。在天津停留期间,我们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好的,我会尽力帮忙的。

在开往龙国的船上,李善多次表达了对商人和对外贸易的友好观点,对此宋客主内心也非常满意。宋尚,不,我认为即使是为了整个商人,李善也值得“投资”。

李善一行在天津的余角解开行装,立即准备与李鸿章接触。

天津归职礼省管辖,李鸿章往返于职礼总督官邸保定、天津、北京办公。

最近致力于解放政策的李鸿章经常来天津,目的是从西方购买军舰,在天津开设相当于海军士官学校的修士学堂。

李善叫人打听了一下,李鸿章正好住在天津官邸。

“一刻如三秋,马上走。”

听说见李鸿章不容易,事先不约可以吗?

“别担心,都有办法的。”

李善穿上了朝鲜准备的官服。带着安永钦、张武荣、宋客柱,代替北洋前往官邸。和作为礼物送给李鸿章的石蓝在一起。

到了官邸而不是北洋,不出所料,卫兵拦住了他们。

“我们是朝鲜国来的使臣。我是来见中堂的。”

由会说中文的宋客主翻译,警备兵阻止总督不见事先约好的人。这也不出所料。

“中党曾给朝鲜国营中枢副使李由元发过亲笔信。对此,我带来了朝鲜国的新回复,如果不告知中党,你会大吃一惊的。”

严格来说是冒充,但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方法了。

果不其然,警备兵急忙往里一报告,马上就有反应了。

紧闭着的官邸大门被打开了。

“好了,现在才开始。”

李善历史性的首次外交舞台开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