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人齐上课56(2 / 2)

两人趴在织布机前认真的观察。

朱标没有织过布,但也在努力的观察,除了毛骧,双手抱胸,不想去想,也不想去学。

杨炎让他们看了一会后,问道:“看出什么玄机没有?”

“是梭子!”刘基第一时间脱口而出。

没有抢答到的朱元璋有几分郁闷,事实上他也看出来了。

杨炎点了点头,道:“基伯说得不错,玄机就在梭子上,我只是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改良而已,给梭子加了一个导轨,两侧再安上弹片,用脚踏板来控制,只要用脚轻轻一踩,梭子撞到弹片上就可以实现左右横移,让这枚梭子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飞梭。”

“相比于传统的梭子,飞梭避免了用手来移动梭子而带来的巨大时间损耗,提高了效率,同时也能让布幅不受人手长短的限制。”

朱元璋和刘基点头,其实杨炎改良梭子的原理真的不复杂,他们看一会就看出来了。

虽然原理不复杂,但是不得不佩服杨炎的奇思妙想。

创造永远是最难的。

别人想不到,但杨炎想到了,并将他做出来了。

杨炎对传统的梭子进行稍加改良,就能让这枚传承了上千年的梭子脱离了人手,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飞梭。

就是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杨炎真的是一个天才。

杨炎道:“你们千万不要小看了我的这个小小的改良,以前的织布机,一个熟练的织布工一天大概能生产一匹左右的布,对吗?”

朱元璋和刘基点头。

杨炎继续道:“但是,经过我对梭子的改良,现在一个熟练的工人一天就能够产出四匹左右的布。”

什么?

一天能织出四匹布?

四倍的效率!

朱元璋和刘基眼睛瞪得像铜鼓般大,像是见了鬼一般。

只是一个小小的改良,竟然能够提升如此之大的效率,简直是骇人听闻。

“好了,现在我就来回答你们的问题,我招的工人工钱又贵,卖得布又便宜,那么我是不是亏到姥姥家了?”

答案来了。

几人聚精会神,侧耳倾听。

杨炎道:“我用一个工人的生产来算这笔账,我给一个工人一天的工钱是一百文钱,而这个工人一天能产出四匹布,而一匹布所用的原材料棉纺的钱大概在二十五文钱左右。”

“现在我一匹布卖八十文钱,也就是说一个工人一天能够给我创造的总价值是三百二十文钱,刨去我购买工人劳动力的工钱一百文,购买原材料棉纺的钱一百文,分摊进奖励和管理的二十文钱,还剩下了什么?”

“剩下了一百文钱!”朱元璋脱口而出的抢答,刚刚梭子被刘基抢答了,一下子激起了他男人那该死的好胜心。

然而杨炎并没有来一句不错或者是表扬,而是道:“你们还记得三年前我交给你们的知识吗?资本家是如何压榨打工人,积累资本的?”

“资本家通过金钱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而工人的劳动力创造出来的价值实际上是远高于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所付的工钱,这超出的部分,是什么?”

三人陷入了思索当中。

三年了。

这三年时间里,杨炎在太平府教授的学问似乎已经沉睡了。

但也只是沉睡了,从来没有远去。

就像是看似枯萎的野草,只要春风轻轻一吹,就又开始纷纷冒芽,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沉淀,展现出比以前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朱标思索片刻之后,满眼震撼的回道:“这是剩余价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