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异曲同工(2 / 2)

刘基更是细思极恐。

因为他感觉到,杨炎的这一套矛盾的理论,竟然能够解析绝大部分的问题。

甚至可以说是所有。

太恐怖了!

杨炎似乎看穿了世间一切事物发展的本质。

越是能够深入理解,就越能感受到杨炎所说的这些理论的恐怖之处。

小朱标听得目光湛湛。

朱元璋一开始没有进入状态,现在却听得津津有味。

就是抱着打酱油心态的徐达,一时间也听入神了。

杨炎继续道:

“但是,在很多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单单只有一个矛盾,而是存在着许多矛盾。”

“其中必有一个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个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叫做主要矛盾。”

“和剩余的矛盾,都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叫做次要矛盾。”

“还是以朱大帅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例。”

“从一开始,起义军起义反抗元廷,主要矛盾就是起义军与元廷之间的矛盾,而起义军内部,或者起义军首领之间的等等矛盾,都是次要矛盾,都有给主要矛盾让路,此时反抗元廷作为主要矛盾起着主导作用。”

“可是,当元廷被赶出中原后,原本的主要矛盾缓和了,原本的次要矛盾就变得突出了,次要矛盾开始转化为主要矛盾,也就是说,几个起义军首领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了主要矛盾。”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元廷退出中原之后,中原大地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军阀之争。”

听罢,所有人都是深以为然的点头。

杨炎的这套理论,完美的解释了,天下纷争的根本原因所在。

杨炎继续道:“在几个起义军首领中,陈友谅兵多将广,张士诚粮草最足,军饷最富,可为什么偏偏朱大帅成功了?”

“是因为他一直紧紧抓住了主要矛盾,无论是在抗击元廷时期,还是群雄争霸时期,他都准确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先是讨伐志比天高,野心勃勃的陈友谅,紧接着再讨伐甘于守城,没有雄心称霸天下的张士诚。”

“反观陈友谅,还是军阀争霸时期,便已经开始铸龙椅,做着皇帝的美梦,完全没有把握住当前的主要矛盾,还有张士诚,陈友谅曾邀他一起对抗朱大帅,但是他并没有,也一样没有把握住当前的主要矛盾,所以他们失败了。”

所有人再一次深以为然的点头。

特别是朱元璋,瞠目结舌。

他在平江城破的那天。就曾和张士诚分析了他成功的原因和张士诚失败的原因。

那天所说的,和杨炎今天所说的,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杨炎比他这个亲历者分析得更为深入,直达本质。

这时,杨炎问道:“那你们思考一下,如今平江城破,朱大帅已经平定了中原,那么,他接下来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