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异曲同工(1 / 2)

“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

“是矛盾!”

矛盾?

学堂里,所有人闻言都是一怔。

这个词出自《韩非子难一》,话说: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最初的意思是,言行自相抵触,后来引申为,两者之间互有抵触。

怎么事物发展的动力会是矛盾呢?

所有人一时之间都想不明白,都是眼巴巴的看着杨炎。

迎着学堂里十几双疑惑的眼睛,杨炎也不急,不疾不徐的道:“还是以朱大帅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例,起义军的起义是不是因为元廷与百姓们的矛盾达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地步?”

“天灾是一个引子,引爆了这个已经不可调和的矛盾。”

“矛盾的爆发,从而推动了广大百姓揭竿而起,形成了一股股反抗元廷的力量,最终将元廷赶向北方,使尖锐的矛盾得以缓和。”

“所以,正是因为矛盾,推动了朱大帅完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彪炳千秋的大业!”

“即使不是这个朱大帅,也会有另外一个朱大帅站出来,这个尖锐的矛盾得不到解决,就会一直持续的反抗下去,直到推翻元廷,缓和这个矛盾。”

话音落地,每一个人震惊的同时,都陷入了思考当中。

仔细一想,还真是如杨炎所说!

表面上看,是元廷的暴政,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逼得百姓们不得不反。

但实际上,这是两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还真是这个矛盾,推动了各路起义军一步步的推翻元廷,推动朱元璋一步步走到今天。

这个矛盾的理论,真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杨炎究竟从何学来这样的知识?亦或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一套知识?

杨炎继续道:“不单单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件事是由矛盾推动的,事实上,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独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也就是矛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件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些实际上,说的正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

“你们可以想一想,我们所见到的事物当中,有哪一件事物是没有矛盾的吗?”

“就拿我们的课桌椅来说,它们看着完全与世无争,但是,它们的老化损坏,和人们想要舒适且长期的使用它们之间,是不是也是一种矛盾呢?”

“也正是这个矛盾,推动了人们想方设法的去延缓的老化损坏,这是不是又是矛盾推动了桌椅的发展呢?”

杨炎的话,让所有人都深以为然的点头。

他们显然已经接受了,杨炎关于矛盾存在于所有事物当中,并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的这一套理论。

这一套理论,他们虽然闻所未闻,但是,杨炎的讲述,让他们不得不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