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逐渐运转起来的大明纺织业74(2 / 2)

甚至周边地区有的百姓听说应天府的布料便宜,甚至不惜远行前来买布,或者让应天府的亲朋好友代为采购。

其次是各大布行恢复了往日热闹的景象。

因为布匹的价格下来,而且已经入秋的原因,百姓们买布的意愿增加了,销量自然也跟着往上涨。

甚至有一些商人嗅到商机,开始将布匹运往周边地区贩卖。

第三是布料的产出明显增多了。

在杨炎免费给织布工坊提以旧换新之后,应天府所有的织布工坊的织布机全部都革新了一遍,产量也成倍的上涨。

在这之后,杨炎甚至放低了门槛。

向一些有意向投身织布行业的人免费提供织布机,但他还是有意的控制数量,否则应天府的所有人都会来找他领织布机了。

免费的东西,谁不想要?

既然杨炎有意控制,但是应天府的织布作坊仍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增加。

男耕女织,这是华夏千百年来形成的生产模式。

以往都是以男耕为主,女织为辅,男人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现在女性劳动力也开始显现出来了,因为改良织布机的出现,再加上杨炎来者不拒的回购布匹,所以女性劳动力能够创造的收入增加,甚至有一些超过了男性劳动力。

织布行业是劳动密集产业,他对劳动者的要求很低,不需要有文化也不需要有很好的体力,甚至老妪都可以参与其中。

每一天,应天府内都有几百台织布机在不停的运转,不停的生产出布匹,然后运到杨炎这里,杨炎再分配给各大布行进行售卖或者再加工。

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仿若一台巨大的机器在严丝合缝的运转着。

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就像是其中的一个个零件,在按照自己的职责不停的运转着,但是他们并不觉得累,因为他们能赚到比以前更多的钱。

而在整个供应链正常运转起来之后,杨炎成了最闲的那个人,再次回到了他以前喝茶消遣的状态。

他现在什么都不用做,布匹从手工作坊出来,像流水线一样溜过他的手,再到布商,最后流向消费者。

而在这条流水一般的供应链的背后,是无数的钱银跟着一起流动,流入不同的口袋,而杨炎作为整条流水中承上启下的大坝一般的存在,自然是截取了最多的流水。

不过在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杨炎便又开始忙活了起来,不过不是忙布业的事,而是忙着在倒腾另外一个物件。

刘基经常来找杨炎喝茶,见杨炎这两天都没时间陪他喝茶,不由得好奇问杨炎在做什么?

“还记得我以前教的知识吗?这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现在织布的速度那么快,整个链条中,你觉得最快出现跟不上的环节是什么?”

刘基不假思索的:“纺纱?”

事实上,他对于这个问题也有过思考。

杨炎点了点头:“不错,所以我现在就在想办法看能不能提高纺纱的效率,否则纺纱这个链条断了,织布的速度再快也没有用。”

刘基深以为然的点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