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闹剧72(2 / 2)

开考前,朝廷其实也给了命题的范围,说是以农桑知识为主,他们还以为是策论农桑呢,没想到真的就是最地道的农桑知识,比如插秧的注意事项,桑蚕各个阶段的形态什么的。

所以学子当场傻眼,捶胸顿足,懊恼不已。

原本信心满满的南方学子,此刻信心完全被卷子上的题目摧毁,挠头骚耳,提笔难下,表情痛苦。

北方学子倒还好一些。

因为他们常年身处战乱,生活艰苦,所以迫不得已参与到生活生产当中,对于一些日常生活生产,乃至战争和赈灾的问题都有所了解,能够知晓一部分题目。

时间在一点一点的流逝。

当临近考试终结的提醒钟声响起,所有人都开始慌了。

因为有好多题目都没有做。

这些题目都是有着标准答案,你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是像写文章那样可以任由你胡诌的。

看着几乎空白的试卷,有考生当场就尿了。

一股尿骚味袭来,连监考的考官都忍不住皱眉,又有些忍不住想笑。

可是考生们可没有这个闲情。

拿着笔的手都在忍不住颤抖,急急忙忙的填写答案,有的直接放弃,整个人瘫软在椅子上,生无可恋。

“铛铛铛!”

考试结束的钟声响起,考官的声音也同时响起:

“考试时间到,停止答题!”

考生们有如释重负,有仰天长叹,有生无可恋……相同的都是满身大汗,衣裳尽湿,如同从水里面捞出来的一样。

这到底是谁想出来的考试方式?

考生们一个个心中都忍不住想要骂娘。

出了考场,考生们不出意外的对这一场考试议论纷纷,或惊叹,或懊恼,或失落,但没人敢提出异议。

因为就算题目新奇古怪,但对于每一个考生而言,是公平的……

……

听闻考生们在考场上的表现,朱元璋忍不住乐得哈哈大笑。

第二场恩科大考的阅卷工作也很快。

因为是选择题为主,而且都有标准答案,毫无争议。

第五天,成绩就出来了。

第二场恩科考试的成绩,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惨不忍睹。

二三十分的,十几分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交白卷零分的出现。

“哼,瞧瞧这些学子,真是读书读傻了,连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知道,日后如何为朝廷效命?”

朱元璋不禁有些嗤之以鼻。

“禀父皇,两场大考的成绩相加以后,终于不再是南方学子霸榜的情况,北方学子一下子上来了十四个人,三十六位进士,十四个北方学子,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

朱标汇报道。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那就放榜吧!”

“遵旨!”

朱标和刘基拱手领命。

解决完科举的事情,朱元璋心中的石头可算是落下了,有了些闲情逸致,不由得说起最近整个京师都在热议的事情。

“杨炎免费给织布的作坊都提供了他改良过的织布机,这事你们听说了吗?”

“听说了。”

“那你们怎么看?”

朱标回道:“我感觉先生这么做是想要抢占市场。”

朱元璋摸着下巴,有几分疑惑的道:“他这一次是不是有些过于冒进了?”

如果是以前,朱元璋也许会嗤之以鼻,觉得杨炎又在乱来,但是经过赈灾和科举一事,朱元璋不敢再轻视杨炎。

但他思来想去,感觉杨炎的手段看似高明,但实则存在很大的隐患。

刘基点头:“臣也以为过于冒进了。”

朱标却是道:“儿臣想去看一看。”

“去吧,这段时间恩科的事也着实辛苦了,就当去放松放松。”

朱元璋并没有一起去的意思。

因为他对杨炎做生意什么的不感兴趣。

而且每一次去杨炎那里,杨炎总会抽丝剥茧,从根源上去分析问题,然后循循善诱,最后得到一通让他们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论。

一说就是一整天,就跟以前上课一样。

这就是以前做先生落下的臭毛病。

朱元璋现在是皇上了,就像钱唐说的,千头万绪都汇集到他这里,他头本来就大了,再去杨炎那里只会头更大。

朱元璋不想去,但是刘基想去呀。

刚出了武英殿,刘基就对朱标道:“殿下,可否带臣一起前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