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学习策略之——阅读不走回头路 19(1 / 1)

课间休息时,蔚晓蓝来到了教语文的苏老师办公室,苏老师是一位优雅又干练的女老师,虽然只有三十岁出头,却已经是全市高级教师了,而且还是某示范重点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生。蔚晓蓝走到苏老师的办公桌前,将这次语文考试做阅读理解时遇到的难处告诉了苏老师。

苏老师说:“恰巧,我也在研究关于做阅读理解的一些方法,正好可以先讲给你。”

蔚晓蓝说:“苏老师,阅读理解太重要了,做阅读理解如果顺利的话,就会给我的作文腾出时间,但是如果不顺利的话,不仅拿不到阅读理解的分数,还会影响作文的得分。”

苏老师说:“看来这次考试你的语文成绩退步原因在阅读理解,你是不是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常反复读某个自己不理解的段落或是某个句子?”

蔚晓蓝说:“是啊,您怎么知道?”

苏老师说:“这是错误的阅读方法,在《发掘大脑学习潜能》一书中,作者王莹写到‘走回头路’似的阅读是破坏阅读技能的不良习惯,也是最糟糕的一种阅读习惯;所谓阅读‘走回头路’,是指我们一边阅读一边返回前面读过的部分,检验我们对某个词的理解是否正确,这种看似有效的方法其实是一种非常糟糕的阅读习惯。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麦卡锡(Michael McCarthy)指出,‘走回头路’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它之所以会发生,主要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理解材料的能力缺乏信心,当我们错过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或当我们的注意力分散一小会儿之后,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如果我们回过头再读一遍,就能更好地理解,然而事实上我们这样想是非常错误的。‘走回头路’不仅不能改善我们的理解,事实上它还可能影响我们的理解。每遇到一个单词或短语就停下来反复思量,这会影响大脑功能的发挥,使它不能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的含义;同时,这还会打断我们的思路,使我们难以分析文章是如何把细节组织在一起的。”

蔚晓蓝问:“如果我读到了一句不太懂的句子怎么办呢?”

苏老师说:“我的建议是用笔标记出来;与其非要花功夫弄明白它的含义,不如用笔画出来,知道它在文章中的位置,等读完整篇文章后,统揽全局再回过头再去理解它。”

蔚晓蓝说:“苏老师,我明白了,让阅读顺利进行下去才是最关键的。”

苏老师说:是的,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工人按这种方式组装一架飞机——他们拧紧了第一个螺丝,然后,他们不得不把它拆下来,在拧第二个螺丝之前再把它拧进去。随后,他们又把第二个螺丝拆下来,在拧第三个螺丝之前把第二个螺丝拧进去,如此循环等等;如此下去,组装飞机的时间延长不止一倍,此外,这个过程还让人产生挫折感;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看似无害的‘走回头路’会使我们的阅读能力消耗殆尽了吧。”

蔚晓蓝说:“苏老师,您说的太对了,我在做阅读理解时,总感觉在原地打转,停步不前却又不知道前进的方向。”

苏老师接着说:“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最为重要的不是每分钟读了多少个字,而应该是每分钟掌握了多少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你大可不必认为读完作者的每一句话才能理解他的全部观点,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读一篇文章前,你一定要在心中默念‘读前五问’;第一,它是讲什么的;第二,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第三,作者要传达的观点是什么;第四,你对它有什么想法;第五,它的哪一点显得最独特; 一定要把这五点牢记,并带着问题去读。然而,我们读文章时大约85%是不必要的内容,直接跳过这85%是最理想的,可是往往最有用的15%夹杂在这没用的85%里。”

蔚晓蓝说:“那我们怎么甄别出最有用的15%呢?” 苏老师接着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找主题变换的信号词;你甚至不必读完所有的主题句,只需用眼睛扫视每一页文本的段落左边界,你就能发现什么地方出现了主题的变换;有一些信号词,它们会告诉你下面将开始一个新观点,或要出现一些重要的论据,这些词包括‘但是’、‘然而’、‘另一方面’、‘总是’、‘尽管’、‘如果’、‘总之’、‘实质上’、‘还有’、‘当……时候’等句式,等等。如果你不得不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从一篇很长的文章里寻找某些具体信息,就在文章里快速搜索上文提到的那些信号词。每当发现这类信号词时,你就放慢阅读速度,它表明随后将会出现一个新主题或是核心观点,而阅读理解的题一般也会从信号词后面的句子里去出题。”

蔚晓蓝兴奋的说,我明白了苏老师,一边阅读一边返回前面读过的部分是一种非常糟糕的阅读习惯,每读完一句话就希望能理解含义和作者的用意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与其非要花功夫弄明白不好理解的句子的含意,不如用笔画出来确定它的位置,等读完了整篇文章之后站在新的高度再去理解它,其实这和目录学习法是相通的,同时‘抓住’信号词周围的句子,会使我事半功倍地找到文章主旨,理解全文。”苏老师说:“你这小脑袋瓜挺聪明的嘛,还有就是一些题外话了,提升整体语文成绩绝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定时间达到坚持与沉淀,多读些经典文学书籍,中学时期读的书将会是你‘一生的财富’;但有不少学生会反驳,我们学习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积累‘一生的财富’?但正是时间紧才能读进去书,我在高中时读的书最多,至今仍怀念期末考试结束后从图书馆借回一大堆书的日子,不可思议的是,后来时间充裕的时候,反而连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都不愿意读了,而且中学时期情感丰富,对作品的理解也更加丰满,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引用中学时期所读的书中的内容,因为我对它们的印象太深刻了。为了快速读完课外书,我不可能每一个字都详细品读,于是我在读书时将关键词之后的内容当成作者想要传递给我的精华内容,结果很快就可以把握住整本书的中心,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记得很牢,因为我是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记忆。”

话音刚落,上课铃响了,苏老师说:“我还有节课要上,有什么在语文学习上的难题可以常来请教我。”蔚晓蓝说:“谢谢您,苏老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