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学习策略之——快速、正确的阅读方法 18(1 / 1)

23天后,蔚晓蓝迎来了期中考试。考试前,蔚晓蓝喝了一罐蓝罐装红牛,听张现文说可以提神醒脑,其功效有待考证,但在紧张的考试氛围下,蔚晓蓝也绝对会打起百分百的精神头。

考试还算顺利,但蔚晓蓝在做语文和英语时总感觉不顺手,阅读花费了大量时间却也没得到问题的答案。学校的老师判卷子很有效率,隔了一天成绩就出来了,数学成绩从之前的分85,突破到了93分,但语文却从之前的91分下降到了87分,蔚晓蓝的弱项科目英语略有进步—71分,综合分数整体进步12分,上升至189分,整体排名从之前的全班32名上升到了29名。

蔚晓蓝看着手中的语文试卷,陷入了沉思:“阅读理解只对了一半,但花费了不少时间,以至于留给作文的时间不到35分钟,也就是说,阅读理解不仅没有得到付出时间应得到的分数,反而拖累了作文;这样一来,因为阅读理解造成的分数损失可不仅仅只是阅读理解,还会殃及其他语文题目,初步估算,如果提升了阅读理解的能力,那么语文的整体成绩至少可以提升15分,同时阅读理解和作文又占据着语文总数分的一半还多,因此做好阅读理解就可以做好阅读理解和作文的衔接;那我应该怎么做呢?”

这时,同桌赵冉冉拿出了自己的语文试卷,正在发愁的蔚晓蓝瞄了一眼:“呀,语文129分,赵冉冉你真是当代文豪啊,这次语文成绩提升这么多,有什么秘诀吗?”

赵冉冉被蔚晓蓝这么一夸,略带自豪的说:“最近对语文考试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蔚晓蓝说:“教教我呗。”

赵冉冉说:“帮我买瓶汽水,回来教你。”

蔚晓蓝说:“行吧,为了获取知识而牺牲,值了。”

不一会,蔚晓蓝买回来了汽水,递给了赵冉冉。赵冉冉拧开盖子喝了一口,说:“要想提高语文整体成绩,就先要从阅读理解入手。”

蔚晓蓝说:“没错,我就是在阅读理解上面花费了太多时间,不仅没有得到很多分数,还浪费了时间,作文也没太多时间写了。”

赵冉冉不慌不忙的说:“所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语文考试至关重要。”

蔚晓蓝说:“那应该怎么应对考试阅读理解呢?”

赵冉冉说:“文章每段第一句话非常重要。高考的阅读理解一定是一篇经过权威专家论证的文章,在其文章构架上,基本符合每一段开头就阐明作者的观点。因此,考生要想找出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句子,一般会在开头就可以找到;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全文大意和主旨,有一个清晰而简单的诀窍,就是先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正如上一节所谈的,文章的开头一般会提出问题,文章的结尾会得出结论。只要读一下这两个部分,就基本可以把握文章的大体脉络了,而开头与结尾的字数,最多占全文大约20%,中间部分是说服读者的论据,可以留在后面读;这个方法可以概括为‘三步阅读法’。”

蔚晓蓝说:“之前我都是从头读到尾,在一大片文字中找答案,总找不到确切的答案;这‘三步阅读法’听上去好像是有规律的。”

赵冉冉说:“是的,第一步,把握全文;首先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可以加上每段段首的第一句,这样可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主要结论。第二步,通读全文;通常是从头开始按顺序阅读,在通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即使遇到了不懂的地方也不要裹足不前,要继续读,读的过程与其说是为了把握文章的内容,倒不如说是为了搞清楚在什么地方写了些什么,并用笔标记出来;通读全文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阅读,而是要在比较重要,但自己又不懂的地方画一条线或做其它标记。”

蔚晓蓝问:“为什么这样做呢?”

赵冉冉说:“因为大脑对理解体系性的东西效率更高,就是说同阅读完各个部分后去把握整体的方法相比,从一开始就对事物有一个整体印象更容易让人理解。第三步,将不懂的句子放进全文去理解;在很多情况下,把一个句子从文章中单独摘取出来后可能难以理解,但是只要把它放在具体环境中,就容易理解了;只要把握整体,那么各个部分的关系也就很清楚了。考试中的文章大多都有标准结构,因为命题人在出题时,一定会选择一篇十分标准的文章,而高考语文中出现的文章更是会采用内容准确、结构标准的文学作品,我们要学会从这一点入手,并用‘三步阅读法’迅速破题。”

蔚晓蓝说:“我明白了,就是先‘站在高处’看文章,然后再‘下沉理解’,先看‘全貌’,再看‘细节’,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既有森林,又有树木’。”

赵冉冉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而且,我听一位文学教授说过,世界上有很多根本没有必要读的书,对于这些书,直接用三步阅读法粗略地了解一下含义,或是掌握一下书中的修饰手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按照‘帕累托法则’(ParetoPrinciple),80%的重要资讯会集中在全书20%的部分中,只要找出这些重要信息,就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速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