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白山上的雪夜 1(1 / 2)

北方的深冬,天黑的很早,还不到五点,周围就逐渐暗下来。乌云压的很低,茫茫的冰封江面上,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小雪。

山的轮廓已经难以分辨,矗立在江边黑黢黢的连成一片。几百年前,女真人掌管在这里时,就给定下了名字,他们管这山叫白山,管这江叫天江。

他们背靠着山,在一眼望不到头的草原上放牧,牛羊低头吃草,海东青在水里捕鱼,天蓝的干净剔透,云像铺在上面的几缕棉絮。

后来唐朝时候,渤海国王子为了纪念他的母亲,在山上建了一座庙,名字叫慈恩寺。

整座寺院簇拥在团花叠翠之间,依山而建,从半山腰到山顶,错落的分布着大雄宝殿,地藏菩萨殿,观音殿,罗汉堂,辩经堂,修行僧人的宿舍和供香客住的禅房。

一到夏天,金色的屋顶,深红色的院墙,掩映在翠绿色的山色中,格外耀眼醒目。大殿的房檐上挂着铜风铃,风一吹,声音清澈动人,美妙空灵。

东院有一座假山,种了几棵海棠,已经开了大大小小的白色花瓣,西院种了四、五棵丁香树,香气扑鼻,冰清玉洁,朴实无华。

秋天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变成了层次丰富的红,把整座山渲染的五彩斑斓。山顶寺庙外的后山,是一片高高低低的石塔林,里面是历代高僧的坟冢,经历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气氛庄重幽静。

每天僧人们诵经的声音高低起伏,像是烧香时袅袅升起的烟雾,蜿蜒曲折,让人的思绪逐渐平静下来,放下肉身,跟着这声音进入另一个王国。

四季一抬头,前面是一间大殿,气宇轩昂,雄伟庄严,殿前的匾额上写着“五百罗汉堂”,她感受到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氛,四个屋檐上向上飞扬着,上面立着五只形态各异的泥塑猛兽,门前立着一面长方形的黄色铜镜。

她走到镜子面前,看到里面模模糊糊的的人影,她惊讶的差点没晕过去,简直不敢相信那就是自己。

她闭上眼睛又睁开,用手擦了擦镜子面,眨了眨眼睛,动了动胳膊腿,才确认这就是自己,虽然照的并不清楚,但是依然可以认出来。

镜子里的人浑身血肉模糊,支离破碎。头顶上破了一个碗大的洞,脑浆不停的顺着耳根往外淌,一边脸上的肉已经没有了,露出白色的骨头。

两只眼珠都挂在眼眶外面,嘴巴碎成了一块一块的,勉强挂在牙上,鼻子已经不见了,头发湿漉漉的直往下滴水,穿着一身黑色,t恤衫上全是灰,在肚子上裂开了一个大口子,肠子都在外面挂着,绿色的胆汁撒了一地,三层欧根纱裙子已经碎的到处是洞了。

一只手上捧着一个黑匣子,另一只手只剩下一半手掌,两条腿上挂着血迹斑斑的肉块,勉强支撑起她这副残破的身躯。一只脚已经没有了,另一只拧着朝后面的方向,上面都是深深浅浅的伤痕,鞋早就不知去向。

她不敢再抬眼照镜子,抬腿迈进了大殿内。

大殿的地面由黑色大理石铺成,十根足有20米高的暗红色柱子,依次排列着撑起整个大殿,柱子上的红漆已经掉色斑驳。

这里并没有窗,光线很暗,唯一的光源来自从南、北两扇门射进来的,让氛围更显得有些诡谲。

殿内的所有尊者按“田”字型格局分布排列,每个尊者身高与真人近似,形态、五官、表情虽然各异,但逼真到让人感觉他们就是活生生的人,连衣裳的褶皱和皮肤的纹理,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分不清是真还是假。

有的举着宝剑瞪着眼横着眉怒气冲冲,有的拿着经书眯着眼笑意盈盈,有的拎着鼓槌盯着天空神态自若,有的头上又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小头,有的是一个尊者身上还背着另一个人。

四季缓慢的往前挪着身体,一字一句的读着每位尊者面前,佛牌上的名字和介绍。

最终,她在“第四百八十一位尊者,普救金刚尊者”面前停下,抬起头久久的端详着他,目不转睛。

这位尊者坐在一块石头上,左手扶在左膝上,右手向上举着金刚杵,穿着一副贴金铠甲,神态威严,两眼圆睁怒视前方,身前面的佛牌上写着“修定智慧力,摧毁鬼魔魇”。

她跪了下来,举起双手,在胸前合十,对着尊者默默的念着“阿弥陀佛”,然后闭上了眼睛,耳边只有呼啸而过的风声。

不知不觉,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她的头颅愈合了,眼睛回到了眼框内,皮肤从干枯暗黑,恢复成洁白又有弹性。

睁开了眼睛,目光炯炯有神,蹒跚着站起来,四肢有力又健壮,浑身是劲儿。面前的普救金刚尊者仍然在那里纹丝不动,冲着前方目光如炬。

四季又跪下来,拜了几拜,拾起黑匣子站了起来,返回了风雪交加的黑夜里。

山顶大雄宝殿里的一盏盏长明灯,在各处大殿的角落里发出摇曳幽暗的光,点亮了半个山头。四季拼尽了全力往山上爬,原本上山的台阶早已经被雪掩埋起来,无处可寻。

枯树枝横七竖八的铺在地上,一不小心踩到,脚上就会被划个大口子,鞋底全都被磨掉了,只剩下脚腕上生锈了的金属扣儿还勉强搭着,每走一步都钻心的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