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斩妖邪 27(1 / 2)

长安城中,朝堂上的气氛格外凝重,两班文臣武将分列在御阶之下,低着头,谦卑得如同一排排木雕泥塑。背对着浓密阴云间洒落下来的些微几分光线,在地面上拖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小皇帝神色淡然地坐在那最高处的龙椅上,目光高高地越过台下缄默的蝼蚁,越过虚空,环顾着这片古老的宫阙。

“许久以前,高祖皇帝坐在这里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光景呢?”

他低声喃喃自语着,陷入了沉思。或许在那时,琉璃的瓦片还没有缺损,玉柱上盘绕的金龙也没有褪色,吞吐着夺目的珠宝。阳光洒下,映射出一片七彩的光晕,就如同苍天为它所庇佑的大汉降下了祥瑞。而如今却已变成了这副光景。

龙椅两侧空空如也的座位上,不见了李傕郭汜两位权臣的身影,根据奏书上所说的,是病了。至于究竟是怎么样了,有着很多的猜想,却没有谁敢于查探询问,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个会轮到谁。

短暂的冷场,在堂下众人的眼中漫长如千百年的死寂。朝会,自然是要有人奏事的,终于有一位三品的武官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启,启禀陛下,前线来报,白波贼起兵十五万,攻打潼关,如今逼迫甚急。潼关守将奏请……即日发兵驰援。”

那武将说话战战兢兢,几次紧张得磕绊停顿,生怕小皇帝那阴冷的目光在他身上稍微多做停留。谏议大夫种邵血淋淋的例子还摆在那里,没有人敢多发表“多余”的见解。

“区区贼寇,发兵剿灭便是了。传令潼关守将,即刻出战,朕还要再遣一名朝廷大员,另带两万兵马相助。诸位爱卿,可有人自请出战,为国分忧?”

台下传来了零散的议论之声,众大臣交头接耳后,纷纷面露难色。潼关满打满算只有两万刚招募的新军,之前几乎都是完全没打过仗的灾民。

再加上长安派出的两万兵马,要去关外迎战十五万来势汹汹的白波贼。舍弃了关隘的地利,函谷关刚刚失陷,如今低迷的士气远远称不上人和。如何弥补如此之大的兵力差距?这一出战又何异于逼人送死?

“众爱卿,如有异议,尽可说来。若无异议,又不愿主动请缨,朕便要点将了。”

小皇帝的语气中带着戏谑,他就是在故意刁难着台下的这帮东西。想看看这群满嘴仁义道德,把忠君喊得震天响的家伙,到底有哪个敢舍身报国。

四百年大汉从不缺少忠勇之士,可也没人愿意放弃稳妥的守关出去送死。人人都清楚这命令的荒谬,却只能不敢怒也不敢言。之前有几个文官,只是稍微提了些试探性的意见,第二天就都在各自的宅邸中“畏罪自杀”了。

前来查探的官员,看着那怪异可怖的死状,和放在床头供认自身贪腐、通敌等罪状的认罪书,最终也只得给他们定一个畏罪自杀。然而诸如“天谴”一类之前被辟过谣的说法,却又在这城中逐渐盛行起来。无论是真的有天谴,还是受人指使的暗杀,无疑都证明了他们的身家性命正握在谁的手里。

“怎么,我泱泱大汉,竟无一人敢出关讨贼吗?”

小皇帝那阴冷的声音,打破了宁静。

“臣虽老迈,尚可一战,愿陛下准行。”

高台上那冷冽的目光扫过,刚刚发言之人,正是太尉杨彪,这位平时话很少的老臣,此时却站了出来。太尉掌管全国兵马,此时领兵倒也合适。

就在这时,殿外恰好有一名宦官,进来通报。

“启禀陛下,蓝田营将军,谒者仆射贾诩求见。”

“哦?宣他进来。”

得胜之后,我乘着快马先行,不到一天时间就回到了长安,居然比张济率领的前军还要早到一步。在听到一些消息后,我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就加急做了准备,赶赴皇宫。

在得到宣召的许可后,我跟随着侍者快步走进朝堂。

“臣,贾诩,叩见陛下。”

“蓝田之事,朕已听闻,爱卿平乱有方,真乃朝廷之幸啊。不知蓝田兵马,何日抵达?”

听到马上就有援军到来,文武百官们脸上的惶恐都稍微舒缓了些。

“驰援兵马,已于昨日出发,只这两日便到。然臣飞马前来,是有一宝,欲先献与陛下。”

“呈上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