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温故知新 14(1 / 2)

草野不忘油素约,蕉园终见汗青期。

次日学堂内。

范旭带领着学生们读书,裘征躺在摇椅上翻阅着刚才学生们默写的《千字文》,不时的看向对应的学生,当阅到徐平安所默写的纸锦时陷入了沉思。

“这世间还真就有如此聪慧之人。所写内容一字不差,书写也较为工整,就是这字还有待提高,要是科考的时候还是一副这样的字,那文章就是写的天花乱坠,也是被考官弃于一旁。”

随后便默默的看向徐平安,见他仍在跟随着苏旭背念着,便放下心,打算课后找徐平安说道说道。

“方钰,刚才我讲到哪里了?”突然,苏旭打断了领学,转头朝方钰的方向问道。

“先生,刚才讲到……”方钰的眼神不断的看向周围,但周围人都默默低下了头,不敢看向苏旭的眼睛。

“先生,刚才讲到《中庸》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随着徐平安站起身说完,课堂上传出刺耳的翻书声。方钰也红着脸翻来对应的章节。

“你们大多数人出身较好,我不会过多评述,学与不学在于己,我相信大家多数人自小就被安排了命运,但是我想说的事,如果你想改变命运,那么读书是最捷径的路线,可能……”看着眼前这群稚嫩的脸庞,苏旭最终还是没有说完。

苏旭转身看向徐平安道:“是不是觉得自己是个英雄,可惜自作聪明。既然你说了,那么这句话什么意思?”

徐平安尴尬的站在那里,他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状况,但是先生当前问道的问题,他是真的不会。

看见徐平安脸色变得越来越红,苏旭这时放缓语气道:“后续你站着听课,课后留下。”随后对着方钰挥下手让其坐下。

方钰朝徐平安吐了吐舌头,坐下拿起书认真的听了起来。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苏旭继续念道。身后的学生们跟随苏旭也齐声念道。但声音中有一道清朗的声音格外醒目,当苏旭找到声音的源头后,微微的点了点头,继续往下念去。

前方坐在摇椅上的裘征也不再翻阅学生们默写的句子,悠闲的闭着眼睛摇晃起来,嘴角的微微弯曲,像是梦见什么高兴的事情。

“下面,我带大家学习《大学》这本书籍,主要讲的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在于研究万事万物,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并且彻底研究它的原理。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闭塞。这就是读书之道,也是大家以后如果去看待整个世界的根基。”说罢,苏旭环顾四周,见无人发声,便向徐平安看去,见他一脸思索的样子,便说道:“大家现在有什么要问的现在就可以问,没有的话就开始学习。”

当听到苏旭的话,徐平安直起身问道:“先生,如何去彻底的接触世间万物。”

这时,远处摇椅上,一道苍老的声音响起:“用心,用力,用情。用心去体会,用力去学习,用情去感悟,可能每个人接触的事物不一样方法也就不一样,感悟的进度也不相同,这个世间其实有没标准答案,有的只是大多数认为和少部分的坚持。以后你们就会明白的。”裘征摸着胡须看向屋顶,像似在回忆着什么。

“学生谨记老师教诲。”只见苏旭转身恭敬的向裘征鞠躬道。

“学生谨记先生教诲。”屋内众多学生站起身齐声鞠躬道。

苏旭转过身向学生们摆摆手让大家坐下,看到徐平安眼神中的迷离说道“平安,先坐下跟大家一起学习。”徐平安应声后坐下身,但看向苏旭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随后学堂内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下课后,徐平安与福伯和方钰告别,转身向竹林深处走去。

在竹林深处的一座凉亭里,苏旭正跪坐在蒲团上,手里正端着茶壶给裘征倒茶。茶桌另一侧的裘征端起茶杯一饮而尽,笑到:“小苏泡的茶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喝。哈哈!”

“先生不嫌弃的话我有空就泡给您喝。”苏旭谦虚道。

裘征眯着眼看见徐平安从远方走来开口道“小苏觉得此子如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