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弟弟,在线捞兄_分节阅读_第76节(2 / 2)

  “这也是我的一片心意。”

  苏洵只能称是。

  当年纱縠行并未开起来之前,苏家日子艰难,都是靠苏涣捎回来的那些银钱度日。

  如今的他操持起庶务来对银钱格外敏感,知道以苏涣的俸禄每年捎回来大半,剩下的银钱要养活苏涣一大家子人,只怕是捉襟见肘。

  苏涣又对着苏辙等人叮嘱了几句:“……纵然苏家在眉州仍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可下一辈还是要看你们,唯有你们勤学苦读,出人头地,苏家才能长盛不衰。”

  苏辙兄弟四人齐声称是。

  众人是恋恋不舍送走了苏涣,若说谁最舍不得,那就是苏轼。

  苏轼之所以对“神童”的名头如此在意,是因他打从小时候就时常听人说起苏涣来,说苏涣如何如何聪明,如何如何勤奋,如何如何得官家看重,据说当年苏涣中了进士得官家青睐封官的消息传来眉州,整个眉州都轰动了。

  所以从小到大,即便他并见过苏涣,却仍是对这位传说中的二伯父极为崇拜。

  对。

  就是崇拜。

  苏涣在老宅的这些日子,苏轼时常拿着功课前去请教苏涣,更对苏涣从前的学习方式信奉不已。

  那就是抄书。

  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

  所以苏轼见苏涣离开,很是不舍,他与苏辙在正院陪了苏老太爷用饭后,回去的路上是闷闷不乐:“……我听说二伯父的生辰快到了,原还想给二伯父挑上一份生辰礼物。”

  “可惜,还未等我给二伯父挑好礼物,他就走了!”

  如今他也算是半个生意人。

  为何说半个,是因他与苏辙一样,在暗中出谋划策,那启蒙小卡片一经推出就销售一空,不光风靡眉州,四川等地,短短几个月,就连汴京各地都有了。

  苏轼自是赚的盆满钵满。

  也不是没有别的书商眼红,想要分一杯羹,只是他们一个个到底是成年人,所推出的启蒙小卡片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压根不如苏轼推行的卡片好。

  苏轼本就是个极聪明之人,很多事情只看他想不想做好而已。

  更不必说还有苏辙在背后替他出谋划策。

  比如,像公鸡的小卡片上粘上几根真鸡毛。

  比如,像花的小卡片上粘上一朵枯萎的花儿。

  又比如,像《三字经》这等启蒙卡片上并不是画着惟妙惟肖的小人,而是表情夸张的简笔画,也就是后世俗称的漫画……

  这套小卡片一经推出,可谓风靡整个北宋。

  甚至那些厌学的孩子即便不想学习,冲着卡片上的画也想要收集一套,可谓供不应求,在汴京,这样一套启蒙卡片甚至被炒到三百文。

  苏轼继苏辙之后,也成了小富婆。

  他是个喜欢略喜欢显摆的性子,闲来无事就去打听苏辙在程氏那儿存了多少银钱。

  若是自己落后苏辙太多,则开始绞尽脑汁想着再研究出什么启蒙卡片,寻常人只以为这兄弟两人是在比赛着较劲,可苏轼唯独对苏辙说了实话:“……爹爹说了,你攒钱是为了以后买宅院娶媳妇,不光为自己攒钱,也在为我攒钱。”

  “我是你哥哥,哪里需要当弟弟的替我攒钱?所以我们两个攒的钱得一样多,免得以后你想着贴补我!”

  苏辙听闻这话是哭笑不得,道:“六哥,如今你赚的钱比我多多啦,怎么就没想着多攒些钱,到时候好补贴我?”

  苏轼一听这话自是神色严肃:“这怎么能行?八郎,你不是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吗?”

  “君子喜欢钱得靠自己,不能光想着靠别人!”

  “再说啦,我那些钱还得买好吃的了!”

  自他赚钱后,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圆润起来,已不再光满足眉州美食,甚至还托人从汴京买糕点,零嘴和糖果回来。

  不过,他向来是个好孩子,可不会吃独食,每每买什么好吃的,总是大家一起享用。

  暂不提这些,苏辙见苏轼难过成这样子,只道:“六哥,二伯父知晓你有如此孝心就已经很开心了。”

  “再说了,你选好了礼物后,与爹爹的信一起送去阆州去就是了。”

  苏轼仔细一想,这才好受些。

  他们兄弟两人又陪着苏老太爷两日,确信苏老太爷彻底无碍后,又重新住到了白马书院。

  与从前郭夫子高压教学强度不一样的是,如今郭夫子闲来无事就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说是领略四季变幻,观察观察老百姓的艰难与辛苦,如此一来,兴许对学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能够出去玩耍,苏轼别提多开心,却是私下偷偷与苏辙闲话起来:“……八郎,你说师傅是不是因为长得太胖了,所以这才带我们出来走动走动?”

  如今正值夏末初秋,师徒几人正在湖边。

  微风习习,吹的人很是舒服。

  还未等苏辙接话,苏轼又低声道:“好像也不对,毕竟师傅一直都挺胖的,原先也没见师傅带我们出来走动。”

  “我猜大概是师傅见如今湖面结了莲蓬,师傅想带我们来湖边摘莲蓬吃!”

  他自觉自己声音小小,谁知道这话还没落下,前面就传来了郭夫子的咳嗽声,更是道:“你们别以为说我坏话我就听不见,我还没到七老八十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