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弟弟,在线捞兄_分节阅读_第77节(1 / 2)

  相处这么长时间,苏轼是一点都不怕郭夫子,正色道:“师傅,难道我这话说错了吗?”

  “您不是带我们出来摘莲蓬的吗?”

  说着,他看向不远处快步走来,手中捧着好些莲蓬的青山道:“那真是太可惜了,青山哥哥摘了这么多莲蓬,您不吃,我们三个人哪里吃得完?”

  郭夫子一听这话,连忙道:“谁说我不吃?”

  说着,他看着苏轼,正色道:“你这孩子,比苏辙还大上三岁了,怎么还这样调皮?多跟你弟弟好好学学!”

  他们师徒两人是你来我往,苏辙在一旁看的直笑。

  当然,苏辙也是半点没闲着,边剥嫩莲蓬吃边与青山交代道:“青山哥哥,不如咱们再摘些莲叶回去,晒干了做八宝饭或荷叶鸡吃都可以,我觉得师傅肯定会喜欢吃荷叶鸡的。”

  “还有莲蓬,到时候也可以剥出来晒干,到时候煮粥吃。”

  “师傅常年喝酒,肝火重,多吃些这些清热解暑的食材是最好不过。”

  青山是跟随郭夫子多年的书童,并非外人,也知道苏辙正是杏花楼那些新菜的幕后推手,只听到菜名,都忍不住咽了口口水:“八宝饭又是什么?从前我只吃过甜的八宝饭,难不成荷叶还能做八宝饭吃?”

  “这是自然,有甜的八宝饭,也有咸的八宝饭。”

  “用上好的羊肋排烧好,倒入鸡汤,上面浇上浸泡好一夜的米,小火将米煮熟就可以用了,一口下去,米饭中有羊肉的醇香,里头再加上萝卜,芫荽和葱花,味道真是一绝。”苏辙笑着解释,这就有点像是后世的羊肉手抓饭,只是如今并无洋葱与胡萝卜等菜,这八宝饭里头得加入多种香料,故而取名八宝饭。

  这下不光青山直咽口水。

  就连郭夫子与苏轼也是口水直往外冒,更是道:“不过这干荷叶该怎么用?难道最后加进去吗?”

  苏辙摇摇头,笑道:“自然不是。”

  “八宝饭里头的羊肉不比炙羊肉,烧羊肉,若是羊肉的膻味太浓,则太过夺味,这干荷叶是用来煮水后清洗羊肋排的,用来焯水的。”

  说着,他看向郭夫子,道:“师傅,您向来无肉不欢,平素用干荷叶煮茶喝也是好的。”

  这话,郭夫子可听不进去,只连连道:“先不说这些,咱们什么时候吃你说的这羊肉八宝饭?”

  “听起来很是不错的样子!”

第47章

  郭夫子这话可谓说出了苏轼与青山的心声, 两人听了这话是连连点头:“对啊,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尝一尝这八宝饭!”

  结果是显而易见。

  原本好端端的游历是戛然而止,一行人就匆匆折身回去白马书院吃八宝饭。

  郭夫子虽贪吃, 虽不着调, 但整个人却也是极有风骨的。

  这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赚了钱,并未瞒着郭夫子,便说孝顺郭夫子一二, 可不管他们兄弟两人怎么说, 郭夫子都死活不收。

  苏辙兄弟两人还要坚持,郭夫子更是难得生气起来:“师傅师傅,虽为师, 却也为父,我虽指望着你们兄弟两个以后给我养老,但我如今既没到七老八十,又没到不能动弹, 哪里需要你们养我?”

  “我郭太白在眉州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哪里需要你们养着?”

  “传出去, 岂不是把众人的大牙都笑掉?”

  他不光不肯收苏辙兄弟两人的孝敬,更是一如当初, 甚至不肯收苏家给的伙食费。

  从开始到现在,苏洵几次找到郭夫子,可他总是振振有词, 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以后我还指望着他们兄弟两个给我养老,如今养着他们兄弟两人又有什么问题?再说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我郭太白虽比不上你苏洵有钱,但还是有些家底在的, 不会叫你两个儿子跟着我过苦日子的。”

  苏洵一开始觉得这等事不太好,后来经苏辙点拨几句,这才明白过来。

  敢情郭夫子不愿意成亲生子,还是挺愿意无痛当爹啊!

  事实证明,有两个这样乖巧懂事,聪明过人的孩子,谁不喜欢?

  想当初苏轼与苏辙刚出生时,苏家的日子并不宽裕,苏洵勤学苦读的同时,也得帮着带娃,回想起那段时光,他只觉得苦不堪言。

  他更觉得郭夫子当真如他二哥苏涣所言,看着不着调,实则是有大智慧的。

  一来二去的,苏家上下便没谁再将郭夫子当外人,逢年过节时更是邀了郭夫子前来苏家住上几日,更是专程为郭夫子准备了一个上等的院子。

  可谓相亲相爱一家人。

  苏辙一行人回到白马书院,很快就吃上了厨房送来的八宝饭。

  郭夫子吃的是满嘴流油,更是连连点头:“味道不错!”

  苏轼吃的眼睛都眯了起来在,称赞道:“师傅,岂止是味道不错?简直是人间美味啊!”

  “有这样的美食,就算要我去天上当神仙我都不干!”

  一行人是其乐融融。

  时间过的极快。

  一转眼,苏辙就到了十岁。

  他不仅长高了,面上更是褪去了婴儿肥,已有几分俊朗的模子,言行举止更是进退有度,但凡与他熟识之人提起他来都是赞不绝口。

  这一年,苏轼十三岁,他不光展现出过人的才智与天分,更是展现出好吃的一面来,闲暇时就与郭太白一起研究好吃的,故而即便苏辙抽条了,但他却还是长着一张易嗔易喜的包子脸。

  他们兄弟两人站在一起,苏轼比苏辙高上小半个头,但却是一团稚气。

  时常有人看到他们兄弟两个会发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