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AI的自主进化 131(2 / 2)

“取决于我吗”?约瑟夫·杨心里再三掂量。

“是的,事件模型已经成立,触发开关一旦开启,就会朝着我们的预判进行。”

看起来,“诸葛亮”似乎是在鼓励约瑟夫·杨要有勇气主动引爆事件。

“你确定有这个把握”,约瑟夫·杨却并不是信心满满。他在犹豫,犹豫要不要主动刺破脓疮、刮骨疗伤。

“确定,除非我的模型本身存在颠覆性的错误”,“诸葛亮”给出了一个奇怪的回答。

这个回答既表达肯定,又留下了底层的逻辑悖论。所有的预测模型都指向了事件会发生,也会朝着约瑟夫·杨的预想发展,最终达到他的目的。

但是,如果整个预测模型是错误的,那所有的预测必然失去成立的根基。

约瑟夫·杨还在犹豫间,“诸葛亮”的话又给他增添了一份担忧:“但是,总指挥,这不是阳谋。要不要这样做,完全取决于您自己的自由意志。”

“我,你是说关键节点在我身上?”

面对约瑟夫的疑虑,“诸葛亮”此刻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做声。

可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听完“诸葛亮”的决策建议,约瑟夫·杨不由地遗憾深思。

在军事负责人的人选上,当初人类星际发展合作组织为筹措舰队资金和资源所做出的妥协,让一个自己并无绝对把握的弗拉明戈成为舰队的军事负责人,是多么地让约瑟夫·杨扼腕叹息。

时也势也,当初不妥协,就没有今天的盘古舰队。但是妥协的结果,也给舰队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将自己姓氏来自古代中国的故事当真的约瑟夫·杨,忽然生出些古人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感慨出来。

“这一点并不绝对,仅适用于存在利益冲突并且对方拥有对抗的资本时”,“诸葛亮”纠正了约瑟夫·杨的逻辑。

“我知道,两者缺一不可。我们提供了博弈对手想要的利益,自身却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甚至还主动送给对手与我们对抗的资本”,约瑟夫附和道。

“关于这点,我可以表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阶段性赞同。人类不能总是试图用没有压倒性优势的‘王道’,一厢情愿地去对抗别人不同哲学思维下的‘霸道’。”

“诸葛亮”补充了自己的观点,而约瑟夫·杨微微低头,用手磨蹭着脸颊,显然在咀嚼这段话中的含义。

约瑟夫·杨看起来像是喃喃自语:“凡是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也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接着,他抬头继续向“诸葛亮”发问:“最后一定会走向以霸道对霸道,以暴止暴,难道这是盘古舰队的宿命吗?”

“除非我们有能力永远保持压倒性优势,可惜的是,世界时刻充满变化,过去的五千年里,王道只在少数绝对强盛期内具备威力”,“诸葛亮”回答道。

“难道你们不是解决方案吗?”

“所有的竞争行为,归根结底都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

“自从人工智能出现并大规模替代人类劳动,资源可以实践根据人类需求而分配的办法后,恶性竞争为何依然存在?”

约瑟夫·杨的内心是排斥非理性竞争和暴力行为的,在这一支远航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舰队里,他多么想创造出从此不受地球过去影响的和谐乐园。

“明白了,总指挥的意愿是要在解决策略问题之前,先解决哲学问题。”

“很好,虽然人工智能每一刻都在迭代,我们的认知可能会随着进化变得大相径庭,但是,仍然可以探讨我们当下对哲学问题的认知。”

“诸葛亮”露出智慧的微笑,顺势将两人的对话引向哲学探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