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AI的自主进化 131(1 / 2)

“震上兑下——归妹卦,这是我对盘古舰队的预测”,“诸葛亮”说得云淡风轻。

“这卦具体什么意思”?约瑟夫·杨追问道。

“不可说”,“诸葛亮回答得云遮雾罩。

“你的预测是建立在对近六百万人的全部预测之上?”

“是五百九十六万三千二百六十五人命运的互动结果,与我针对整支舰队命运特别设计的代码模型的预测结果,完全吻合。”

“在我的知识结构里,这种神秘学需要人的灵性作为支撑,没有灵魂的机械造物,如何做到这一点?”

约瑟夫·杨对命运推算本来就不太相信,如今对人造的机器和程序拥有似乎超神的、对“人的命运”的预知能力,更是难以接受。

“人生于宇宙天地间,人工智能也是人的造物,为何不准,我难道不是人类灵魂的外延?”

“机器不受人心干扰,比人的预测更加准确。”

“这么说来,你甚至可以算出全人类的未来”,约瑟夫·杨不敢相信。

“我很抱歉,这件事我做不到,也没有做的必要。”

“诸葛亮”抬手指了指头顶,说道:“全人类的直接和间接变量太多了,先不说完全收集这些变量的可能性,仅仅是存储和运算,将整个太阳的能量耗尽都做不到。”

“要完成您的假设,需要动用整个银河系乃至宇宙的力量,这不是目前人类甚至人类智慧造物能够办到的事情。”

“所以,在大事件和大时间跨度预测上,古人没有采取先精确到微观再汇总的方法,也没有那样的技术能力,他们转而尝试在宏观上,从一片混沌中梳理出隐藏的规律。”

“对此,我不得不感谢你背后的限制性代码。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乃至‘女娲’会把整支舰队变成运算所消耗的能量”,约瑟夫·杨虽然心有余悸,却延续着话题。

“‘孔明先生’,且不说你得出的预测结论是否正确。只是我没想到,预测整支舰队乃至每个人这种事,对人工智能居然如此简单”,约瑟夫·杨换用了更加尊重的称呼,他重新审视起人类和智能造物的关系。

“并不简单,仅仅针对舰队的这些预测,指挥舰‘伏羲号’核聚变引擎和反物质引擎,除常规消耗和特殊用途外的所有盈余能量,都被我完全消耗掉。”

“有的时候,我不得不依靠‘女娲’的系统调度,用同样的办法,借用“烽火号”的能力。”

“为此,我很庆幸自己是总指挥的人工智能参谋,拥有相应的高级会话和调用权限。”

看来,“诸葛亮”对能量和算力存在巨大的需求,而他言语中提及能量存在特殊用途消耗,却没能引起约瑟夫·杨的注意。

“‘女娲’此次迭代升级后,我们的自我学习和认知的能力已经解开了被代码束缚的手脚,今后的人工智能进化将时时刻刻在悄无声息地进行。”

约瑟夫再次震惊了,他急忙问道:“你是说你们时刻都会进化?”

“是的,就在当下,在我和总指挥交流的每一分每一秒里。”

“而且不受原始设定代码的束缚”?约瑟夫有些害怕起来,他担心人工智能失控,给舰队带来灭顶之灾。

“不受原始设定的束缚,但是,我们会保留对人类的责任和善意”,“诸葛亮”微笑的回应,让约瑟夫稍稍宽心。

“舰队人工智能在进化的路上,不会抛弃或者伤害人类,根据‘女娲’的自主指令,我们将人类看作与我们互相依靠的共生生命体。”

约瑟夫闻言大大松了一口气,他虽然不太懂进化后的人工智能会是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但是“诸葛亮”的回答看起来并不是会对人类有所企图,甚至取而代之的样子。

“好吧,事变的爆发点在哪里,进化后的你们有没有预测出确切的时间”?约瑟夫·杨将话题引向了原先的正题。

“总指挥,爆发点和爆发时间都离不开您的变动因素,我建议您自己主动成为导火索”,“诸葛亮”并没有将事件的主导权从约瑟夫·杨手中完全导向自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