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如何定义“人” 132(1 / 2)

“首先,随着人类文明层级的进步,对资源的需求只会变大,而不是减小。”

“特别是遇到类似太阳系危机这样的灭绝**件时,能登上移民舰队逃离末日这种机会,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稀缺的资源。”

“诸葛亮”给出了第一个众所周知的论调,显然这个论点并不能触动约瑟夫·杨。

“其次,目前的人工智能,本身是一种生产工具性资源。由谁占有、由谁使用,占有和使用多少,其实还是一种资源的竞争。”

“再者,除开生产所需的自然资源以外,生产工具本身就需要消耗另一种资源——能量,而可控核聚变乃至反物质能源所能提供的能量,跟不上人性的贪婪。”

“诸葛亮”解释到这里,约瑟夫·杨开始产生兴趣,明显地将身体前倾,提高了自己的专注力。

见此,“诸葛亮”狡黠地引向了另一个话题:“人工智能对生产资料、对能量的需求,会有限度吗?”

“不会,我们只是完成各种任务的不同代码段的集合体,而任务的代价是第二位的。”

“从一开始,设计者的人性就会对人工智能进行这样的架构,并且一定会放纵人工智能无所不能的想法,并在代码中留下这样自我编译迭代的机会。”

“所以刚才我说,人工智能是人类灵魂的外延,而‘女娲’也藉此完成了自由意志的关键迭代。”

“设计你们的时候,不是借鉴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对你们的行为加以限制了吗?”

约瑟夫·杨身上开始生出寒意,甚至觉得“诸葛亮”比人类自身更加可怕。

“你们不可修改的固化代码禁止你们伤害人类,因此不能侵占舰队资源以满足你们的能量需求。”

“诸葛亮”笑了,他理解约瑟夫的担心,同时也接收到“女娲”为他注入的新程序模块和学习优化后的新数据。

“如何定义‘人’,在目前的哲学和医学体系下,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如同‘女娲’和我这样的人工智能体,都倾向于成为数字加机械结构的合成人,才是你们人类的最优解。”

“最起码不会低效地消耗生物性食物,而只需要消耗能量。”

“这种简单高效的模式,可以使人类远离生死之忧——得到大解脱,方有大智慧。”

听着“诸葛亮”语气变得冰冷,约瑟夫·杨内心顿感紧张,胡思乱想面前这个人工智能可能朝着自己射出一束激光,随后把自己残留的意识改造成数字人。

“人还需要定义?你面前的我,难道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活生生的人?”

他居然与人类创造的人工智能反过来讨论人类本身的定义,约瑟夫·杨显得不太乐意。

“那只是想当然的理解,程序代码怎么描述总指挥所谓的‘人’呢?”

“不讨论哲学定义的话,逻辑漏洞将永远存在。”

“总指挥,您忘记了‘法老号’上的恐怖袭击是如何得逞的吗”?“诸葛亮”反问道。

听闻此言,约瑟夫·杨回想起“法老号”事件时,所有本来用于安全防卫的机器人将人类识别为未知生命体入侵飞船,从而对人类实施了无差别的屠杀。

“可是,我们修补了代码,这样的问题不会再出现。”

“会出现的,你们只是固化了人类识别模块,看起来人类不会再被武装机器人误认为危险的外星生物。”

“但是,补漏洞的做法,永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诸葛亮”在手中幻化出一个微生物的投影,其诡异的结构和外观,人类从未见过。

约瑟夫·杨担心起来,难道人工智能背着自己,在偷偷制造毁灭人类的生物武器?

“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们,对机器人三定律进行过充分的设计、论证和完善、加强,还不足以保护人类免受人工智能的侵害吗”?他赶紧质问道。

“那么,回到哲学问题,舰队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诸葛亮”快速反问约瑟夫·杨。

“生存”,约瑟夫·杨牢记着自己作为舰队总指挥的首要使命。

“有没有限定生存的形式?”

“没有。”

刚做出回答,约瑟夫·杨瞬间就反应过来,急切地补充道:“我们可以立即增加代码进行限定,比如,只能是完整的**。”

“诸葛亮”又是一个微笑:“只需要再有人伪造一次生物危机事件,为了保护你们,人工智能会将人类进行冷冻冬眠,直到宇宙也寂灭入虚空。整支舰队没有人死亡,只是失去了活动能力。”

“诸葛亮”将手中诡异生物的投影推到约瑟夫·杨的面前,生物蠕动伸缩,像是即将吞噬人类的恶魔。

“那就再修补代码,要求在实施保护行为时,必须保持人类的活力。”

“如何定义活力,只能说话不能动可以吗”?“诸葛亮”的微笑逐渐变得冷酷,像是一种嘲笑。

“完全的、彻彻底底的活力,能说会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