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 / 2)

第73章 嫌贫爱富的黑月光(22)

大融有连冬起九的说法,从冬至开始,要过九九八十一日才算是苦寒散去了。

北风吹寒,冬至当日就是个雨雪天,这样的年节,书院都遣散了学子回家过冬,待到来年春才又复课。

冬至要吃冬至团,散了学,水鹊跟着齐朝槿到粮油铺子里买了一袋磨好的米粉和豆沙,回去和萝卜丝还有糖、肉一起做团子。

岁暮天寒,草木萧疏。

有熬糖人挑着饧糖担子,敲着铜锣在街巷叫卖。

齐朝槿看水鹊好奇,就买了一小布兜的饧糖。

“甜的。”

水鹊捻着吃了一块儿,眼睛亮晶晶地看向他。

风有些大了,零零碎碎地继续开始飘起小雪片。

齐朝槿帮他拢了拢雾灰色的斗篷。

和天幕一样的颜色,灰扑扑的,胜在耐脏。

天地一色,亮眼的只有斗篷帽子里埋着的雪白小脸,鼻尖冻得红红。

水鹊小声说:“忘记戴围脖了。”

他一说话,到空气里全化作了缕缕白雾。

有雪花掉到帽沿上。

齐朝槿撑开青布伞。

他留意到熬糖人的饧糖担子里还有些乳饼。

齐朝槿:“老父,你家中可是蓄养奶牛?”

饧糖是麦芽熬米做成的,寻常人在家里也能做,可乳饼得要蓄养乳牛,冬日取用牛奶做成乳饼。

鬓角斑白的老翁点点头,“郎君,可要买乳饼?晌午趁着有日头时做的,可新鲜!”

齐朝槿又买了一布兜,说道:“老父冬日里卖乳酪吗?”

老翁道:“卖的,卖的。”

水鹊悄声问齐朝槿,“乳酪是什么?”

“乳牛每日取乳,装入瓶中。”

水鹊点点头。

懂了,瓶装牛奶。

齐朝槿接着和老翁多说了几句,得知对方同样家住九龙乡,离青河村不远。

便同他说,往后每日挑乳酪到城中老主顾家卖的时候,顺带着给青河村齐家也捎上一瓶,他们要买。

水鹊回程的时候,在伞下问齐朝槿。

“齐郎,我们家中还有这么多闲钱吗?”

乳酪可不便宜,尤其是寒冬时节卖的乳酪。

齐朝槿前头在书画铺结的薪俸用来布置了个火盆和买炭,仍然不够,再做了一床厚厚的冬被,家里存钱的陶坛子就空空的了。

齐朝槿和他解释:“岁末县衙繁忙,六房主事有些文书做不过来的,寻人帮忙润笔,我收取些润笔费,届时腊月又能为人作春联。”

“不必忧心。”

水鹊眨了眨眼,有雪花片落到他眼睫上,化作水了。

天气果真冻人。

长州县不复往日的热闹,地上的枯叶簌簌地从街头吹到巷尾,许多铺子揽客用的幌子收起来了,没什么可逛的,两人就加快脚步回青河村了。

水鹊一进屋子,搬着四足小圆墩,坐到屋中的火盆旁。

他进了屋子也没摘兜帽,实在太冷了,这一带湿润润的,连带着屋里湿冷。

取了火镰和灶房秋日里存的艾绒来,在五足八方的泥火盆边,火石一打,引燃了小把干燥的艾绒,石炭逐渐红起来。

他把手从袖子里伸出来,遮在火盆上,暖了,又用暖和的手心捂捂自己的脸。

“齐郎?”

他转头,却不见男主的身影。

疑惑地喃喃道:“……不烤火吗?”

泥火盆推动在地上,咯吱咯吱响。

齐朝槿正坐在桌案前,手边是县衙的录册文书。

听到响动,回头看,水鹊正艰难地手脚并用地挪动泥火盆过来。

火盆的形制大,所以不太方便动,都是摆放在固定的位子让人靠过去取暖的。

齐朝槿买的石炭已经比木炭要好上许多了,价格因此更贵,一秤百文,烧起来仍然是有乌烟冒起。

水鹊呛了两下,连声咳嗽,脸颊不知道怎么抹的,灰灰的。

他把火盆挪到齐朝槿旁边,摘了斗篷,钻进人怀里坐,手中还抱一个汤捂子。

这下男主也能烤火了。

他果然机灵。

男主肯定感动得要命。

剧情进度涨了一丢丢,水鹊美滋滋的。

进度到了百分之七十之后就更加难涨了,零点几零点几几地涨,一点都不容易。

齐朝槿怀中软乎乎,暖烘烘,躯干暖和了,冻得僵直的手便可以更灵活地屈伸。

从前的冬日里,遇到连日大雪,砚几乎要凝冰,他看书写字,手要冻裂了都无暇顾及。

哪成想会像现在这般。

小郎君来了,这简陋的屋舍成了安乐窝似的。

水鹊看不明白那些成册的文书,有点无聊。

齐朝槿从一旁取了张宣纸。

手上提笔勾画着,不多时,梅花图跃然纸上。

一树枝头,九朵寒梅,每朵梅花上皆是九片花瓣。

他再磨了另一方砚磨了朱砂,将毛笔送到水鹊手上。

水鹊不明所以,“这是做什么?”

“九九消寒图。”齐朝槿说,“冬至后,经历过九九八十一天,每日涂红一片花瓣,便可以盼望春来。”

他在书画铺里曾画过许多幅,皆是城中人家买了回去,哄怕冷的娇儿画着玩的。

水鹊接过了毛笔,涂红一片花瓣。

满意地看着这张梅花图,“那春天应当要来得很快吧?”

“嗯。”齐朝槿用帕子给水鹊擦了擦脸颊,约莫是刚刚打火石的时候蹭到了石炭,再捂脸蹭上的,“听闻宫廷有瑞炭,炭色青青,坚硬如铁,无焰而有光。”

不会像寻常人家的木炭石炭那般熏烟呛人。

水鹊钦羡道:“要是我们能够用得上就好了……”

可是御用的瑞炭,唯有天家才能用,再不然,也得是圣上器重的臣子,得些作赏赐。

齐朝槿半覆眼皮,手指摩挲桌案边的文书。

其实如果是换作了富裕人家用的贵重些的龙眼炭,烟会少上许多。

晚上做了冬至团来吃,齐朝槿赶着为县衙润笔,明日好交上去,看看能不能领一些新的活计。

他往灯盏中加上三两桐油,撒一些盐,这样要更加省油。

水鹊坐在旁边,借着灯火看看从书院借出来的游记。

夜里雨雪更大了,打在院中的竹丛间,屋舍青瓦上堆起皑皑白色。

垂下来的卷帘盖不住风,呼呼的吹。

水鹊小小地打了个喷嚏。

抬眼,齐朝槿正担忧地看着他,“你到床上,暖和一些。”

水鹊合上书,“那我先睡。”

他说完,又打了个喷嚏。

第二日,外头雨雪泥泞,一般来说,冬至前后雨雪,预示除夕是要天晴的。

齐朝槿要赶早送文书,就没让水鹊跟着自己一起进长州县里。

回来的时候天上还是阴云,见不到什么日头,放在往常,就是日上三竿的时辰了。

他进到灶房,锅中温的粥凉了,但是不见动过的样子。

齐朝槿隐隐不安。

往卧房里去。

水鹊依旧在安睡,可呼吸不畅,脸上酡红,摸额头,简直是烫手了。

齐朝槿扶他起来,套上外衫冬衣,和夹袄,可窗外是雪天,北风这么大,就是用斗篷遮住,他腿脚再快,走雨雪泥泞的路,背到长州县里至少要半个时辰,必然会二次受凉的。

脚步匆匆,去向刘大娘子家借牛车。

正巧刘大娘子的丈夫要进城,便答应送他到县里去。

这时候只有石鱼街的金紫医官药铺还开着了。

宣称祖上是宫廷御用医官,有金印紫绶的。

李大夫捋一捋白胡须,斜睨了一眼神色焦急的书生,开口便是两万钱。

在大融,医生本就是赚钱的行当,他又是江南一带有些名望的医生,即使漫天要价,仍旧有人愿意买单。

齐朝槿这会儿上哪给他凑出两万钱来?

他问大夫,诊病开药的钱能否宽限时日。

李大夫看一眼他怀中半昏迷的小郎君,脸色烧出不正常的酡红。

“我宽限得,你家小郎君可不一定拖得了……”他摸着胡须。

这意思是让交得上钱,才给诊病了。

齐朝槿脸上有一瞬间的空白。

水鹊半梦半醒的,手从斗篷里伸出来,扯了扯齐朝槿的衣袖。

他垂首去听水鹊说话,忧心地问:“可是难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