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四大发明:印刷术3(2 / 2)

  至于如何刻成“凸起”的样子——

  那自然是将木板上面、除文字以外、其余的空白部分,全部剔除,而凸起的“阳文”也随之更加分明。

  嬴政:好,很好!

  这种方法看起来十分简单,很好理解也很好想出来似的,但真正要“无中生有”的时候,却也十分难得。

  在动画里,文字突出版面大约一两毫米,而历史人物们只消看个大概。这些细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随后,动画里出现一注水流,徐徐将雕好的板冲洗干净,木屑随之消失。

  至此,刻板的过程完成。

  紧接着便是“印刷”,用一柄圆柱形的平底刷子蘸上墨汁,均匀地刷在木板上面。

  其后,拿出一张纸,覆盖在木板上。

  拿刷子在纸上刷,纸上便成功印出文字了。

  作者有话说:

  本章参考

  《书籍的社会史》[美]周绍明著,何朝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古禾. 印刷术[J]. 月读,2015(5).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云豆豆豆 2瓶;时月 1瓶;

  第46章 四大发明:印刷术3

  当白纸翻转过来的时候, 人们看见纸上印刷工整的黑色文字,握拳激动万分。

  无怪乎之前展示给他们看的那些木板,上面的文字都是黑色的。原来那是已使用过的木板。

  而文字的黑色, 则是墨汁的残留。

  刘彻发现,印刷术的刻板与印刷过程, 确实与印章的使用十分相似。

  区别只是在于刻的字更多、印的位置相反。还有阴文、阳文的不同。

  嬴政也明白印刷术与石碑刻字之间的联系了。或者不如说是,理解得更为透彻了。

  石碑的碑文, 通常是阴文正字,而雕版印刷的文字则是阳文反字。

  如果要拓印石碑, 就要在纸上蘸墨。到此处的雕版印刷, 则是往木板上刷墨。

  这种“雕版印刷”的技术十分简单,许多人看过一遍之后, 很快也就学会了。

  脑子学会, 手会不会另说。

  尽管还没有开始尝试, 但也可以预料到,简单的过程中,兴许还会遇到一些小麻烦。

  而在这个时候, 视频也转化为天音叙述。

  【雕版印刷术是一种伟大的创造, 同样的文字内容只需要雕一次木板, 便能够印出许多部, 比起手写快上不知多少倍。五代与宋元时期, 雕版印刷术全面繁荣。当时一版可以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的书,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然而, 这样的刻版费时费工,存放又占空间, 还会因为变形、虫蛀而损坏。倘若发现错别字, 经常还需要重新刻版。如果是印量少的书, 则更加不划算。而且每印一种书,都要雕一次木板,这样耗费的人工还是很多。】

返回